立院三讀通過六百億元紓困振興特別預算,這筆救命錢,如何拯救被疫情擊垮的產業?當各國政府都在積極編列預算救急,台灣的紓困費用,如何達到最好成效,讓全民有感。
敲下議事槌,立法院長游錫堃宣布《中央政府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預算案》三讀通過,這筆由行政院編列的六百億元「救命錢」,要拯救遭新冠肺炎疫情重創的產業。立院一元未刪的紓困費用,足以讓防疫前段班的台灣度過這波難關嗎?
不僅台灣需要紓困,病毒從中國傳至亞洲各國,再透過密集的國際經貿交流等,傳至歐洲與美洲,全球逾一四○國淪陷,義大利、西班牙甚至全國封城。當各地活動暫停,經濟停滯而「百業蕭條」,更考驗各國政府將紓困經費花在刀口上,展現「紓困的藝術」,帶領人民對抗疫情的關鍵。
美國、新加坡、香港、澳洲、德國等,紛紛祭出紓困經費。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全國進入緊急狀態,將動用五百億美元聯邦預算,授權藥廠加速快篩試劑、免費病毒篩檢、帶薪病假等;德國祭出規模五五○○億歐元起跳,由國有銀行擔保的貸款,協助企業在危機期間能維持經營。
與國際相比,台灣的六百億元包含「補助損失」、「輔導轉型」與「防疫部署」。尤其歐美疫情更加嚴峻,輕忽社區傳播風險,將導致醫療體系潰敗,台灣提早整備,甚至提升口罩生產量能,維持低度生活,才能讓預算在救急間,還有餘裕強化部署。
經濟部預算最多 徵用口罩、開發快篩
與防疫相關的醫院整備、物資徵購、隔離檢疫與其他防治預算,共約一九五億元,占預算的三分之一,展現台灣守住最後一道防線的決心。
以十一個編列預算的部會分析,經濟部編列的二○四億元預算最多,用於徵用口罩、開發快篩系統、企業貸款融資保證以及發放振興抵用券等,其中,有一三五億元將用在中小企業紓困轉型,以現金流為重,讓易遭疫情擊垮的企業可維持體質;其次是衛福部的一六九億元,用於隔離收治、疫苗與藥物研發等;交通部管轄的產業,包括航運、海運、觀光、旅宿業等,堪稱疫情「重災區」,便會用在減輕營運油料、員工薪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