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科技部宣布推動人工智慧(AI)科研戰略後,經過3年時間醞釀,目前已經有了初步成果。科技部長陳良基10日也特地舉辦記者會表示,「這三年大家努力把台灣部建成一個全世界AI的pioneer(先鋒),(全世界)很多人在往前,台灣很多部分是完全齊頭並進的。」
科技部在2017年宣布未來5年將投資相關領域總共160億台幣,打造5 大科研戰略,如今才過了三年,當初擬定的五大戰略現在大致都有了一定的規模。回顧先前所擬定的策略,陳良基表示,「我當初跟行政院報告,AI要有戰略,小國家如何有好戰略很重要。」他也分享幾個戰略可以分為打底基礎、追求卓越以及全面擴散三個部分。
陳良基提到「AI就是Computing(運算),而Computing的對象就是Data(資料)。」因此如果要推動AI戰略,他表示「 第一要把基礎建設架起來。」在行政院的支持下,科技部聯合國網中心、廣達、台哥大以及華碩等不同公部門、私部門業者,在去年正式啟動專為AI運算打造的「臺灣杉二號」超級電腦,以及提供雲端計算服務的台灣AI雲(TWCC)。陳良基表示「這是世界排名能夠進到前20名的超級電腦,我們也是全世界第2個用AI深度學習運算做硬體(超級運算架構)的國家 。」如今在AI雲的幫助下,台灣新新創可以縮短高達九成的運算時間。
除了有硬體加持,科技部也同樣瞄準AI資料庫的興建,目前國網中心的資料集平台共收集超過五萬個資料集,範圍囊括政府治理、科研、語音、醫療與資訊安全等領域,可方便研究者或業界取用與提供加值服務。陳良基舉例,目前科技部已經擁有高達兩千小時的中文語系資料,以及兩百小時的台語系資料,都可以應用未來台灣智慧醫療產業上。
不過陳良基也坦言,只有基礎建設是不夠的,他說「華山論劍的意義,高手還是要跟高手比拼。而高手一定要是頂尖,要怎麼拔尖呢?研究來講就是學術界。 」因此陳良基也把AI戰略第二部份定為追求卓越,也就是從校園開始培養相關AI、以及晶片設計相關人才。科技部次長許有進就分享政策推動的前後差別,「三年前台灣在AI領域幾乎是沒有Paper,現在國際AI conference有一堆Publication。」除此之外科技部也積極推動產學合作,談到半導體射月計畫陳良基形容「幾乎把國內重要的半導體產業拉進來跟科技部合作 。」
最後,科技部也著手將科研力量擴散到不同的公私部門的「全面擴散」,陳良基就自豪表分享「去年底台灣幾間醫院陸續開的AI門診,都是用了我們的資料庫看診。」科技部也舉例,成大醫院就利用成功大學生技醫療AI創新研究中心開發的技術,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臨床檢疫時間由2.5小時縮短至30分鐘內,大幅降低疫情判斷的壓力與交叉感染的風險。
「三年前大家會覺得我們做不到」,回顧剛開始推動的艱辛,陳良基表示,「那時候在推全新的東西,真的還是戒慎恐懼,三年後現在看到全世界的進展,希望台灣在這一波持續努力,因為AI的應用會越來越廣。」經過科技部三年的推動,為台灣未來AI產業發展開啟了一個很好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