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台塑尾牙上,台塑集團總裁王文淵不像往年,會高談對產業與景氣的展望,反而變得沉默寡言,甚至說今後都要當個「無聲的總裁」。
面對媒體爭相包圍,詢問台塑集團的前景?王文淵僅頗為無奈地表示:「現在營運慘兮兮!」
王文淵對展望表現出莫可奈何的原因正是:美中貿易戰白熱化,衝擊全球經濟,塑化產業也遭受巨大逆風。特別是,攤開台塑財報,根據主要產品別內外銷比率及地區資料顯示,中國一直是台塑集團主要銷售市場,因此美國宣布對中國進口的2000億美元商品加徵關稅,且稅率提高至25%,導致台塑在中國所生產的塑化原料間接受到影響。
1月10日,台塑4寶召開12月業績說明會,公布台塑、台化、南亞、台塑化4家公司2019年稅後淨利達1271億元,相較2018年,縮水近40%,創5年來新低點。2020年,美中貿易戰仍未停歇,王文淵對於景氣的預估也保守地說:「今年景氣渾沌不明,只能審慎以對。」
王文淵今非昔比的態度,不僅凸顯出美中貿易戰讓台塑集團的營運面臨巨大挑戰,也反映中國市場對於台塑集團營收與獲利的「分量」。根據台塑集團財報揭露,2018年集團總營收高達2.4兆元,創下近4年最高紀錄,其中,中國市場的營收就已逼近3000億元,比美國市場營收將近2000億元,還多50%,占總體集團營收比率達約12.3%。
然而,「過去握在手上的這塊肥肉(中國),如今看來卻好像沒有以前這麼可口了。」
2002年,台塑在中國寧波市成立台塑工業(寧波)公司,是台塑西進的濫觴。至今,台塑深耕中國市場已邁入第18個年頭,靠著中國低成本的龐大產能,台塑成為亞洲塑化龍頭,也是全球僅次於日本信越化學(Shin-Etsu)的第2大PVC(聚氯乙烯)製造大廠。
▲當年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左)與王永在(右)西進深耕中國市場,如今卻成為難以承受之重。(圖/財訊資料室)
中國不僅是台塑旗下塑化產品主要的製造基地,更是主要的銷售市場。
現今,中國已是全球最大化工市場,占全球總額高達40%。於是,2018年6月,台塑、南亞及台化合計投資約823億元,展開昆山電子材料、南通塑膠加工、寧波石化3基地擴建計畫。
但令外界始料未及的是,同年7月,美國總統川普就正式對中國高達340億美元的商品加徵25%關稅;9月,再將加徵25%關稅的中國商品範圍擴增至500億美元;2019年5月,宣布再對另外高達2000億美元的商品加徵25%關稅,導致中國經濟失速般衰退。
2019年12月,世界銀行估計,2020年中國GDP(國內生產毛額)增幅將下降至5.9%,2021年再將至5.8%。
也因此,今時今日看來,原本台塑集團所豪擲逾800億元加碼投資中國的規畫,在開出的新產能恐怕會難以盡數消化之下,將會變成難以承受的重擔。
12月業績說明會上,除了南亞之外,台塑、台化及台塑化預估2020年第一季比2019年第4季成長,不過全年來看,台塑集團展望仍趨於謹慎保守。
在有了先前錯估形勢加碼投資中國的慘痛教訓之下,台塑集團在2020年預計啟動的投資案,也考慮要暫緩執行。
由台塑化主導,南亞、台化、福懋參與的美國路州廠投資案,堪稱是台塑集團近年最大的海外投資計畫,總投資金額上看百億美元,分兩期擴建。2019年6月,更終於等到當地政府環評通過,不過,近日台塑化總經理曹明透露,「因為石化市況不佳,台塑集團將審慎評估,農曆年後開會決定下一步走向。」
眼前更大的危機,除了中國經濟衰退之外,中國同業毫無節制地擴產,也將導致市場供需嚴重失衡。
台化副董事長洪福源指出,隨著中國恆力石化、浙江石化、中石化海南、文萊恆逸、中化山東的弘潤、連雲港盛虹石化集團等中國石化廠新增產能陸續開出,市場將供過於求,憂心未來原料價格維持低檔恐成新常態。「未來台化的生存之道只有降低成本與差別化市場兩個方法,差別化市場包含市場開發及產品開發,其中市場開發為推動AI製程優化,產品開發則是強化產品服務能力。」
此外,台塑集團也開始積極擴大中國以外市場的營運版圖。根據台塑2018的年報,台塑石化產品大部分外銷至中國,其風險可能遭受中國產能增加快速或政策改變影響,因此逐漸拓展出口市場到其他地區,以分散風險。以PVC為例,外銷中國數量占比已由2017年的27%降為2018年的24.4%,未來將積極拓銷東南亞、紐澳、中東、非洲及南美等市場,以分散風險。
然而,數字會說話,至今中國仍是全球化工需求最大市場,也是貢獻台塑高達3000億元年營收來源的主力銷售市場。面對美中貿易戰、全球經濟的多變,讓石化產業景氣蒙塵。台塑4寶表示,「營運不容樂觀看待,需有長期抗戰準備。」未來台塑集團要如何度過這漫長的寒冬,外界都在高度關注。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