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22個月、近兩年的貿易戰,美、中終於在台灣時間1月16日凌晨簽署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中方同意在2017年的基礎上,未來兩年再增加購買至少2000億美元(約新台幣6兆元)的產品,包括工業製成品、農產品、能源與服務等。
另外,這份協議內容和市場原本預期的也相去不遠,主要分成7個大項目,包括智慧財產權(IP)、技術移轉、農業、金融服務、匯率、擴大貿易與爭端解決,並在協議簽訂30天後正式生效。
美、中能談成第一階段協議,對2020年全球經濟不啻是好消息,對美國總統川普而言更意味著重大外交勝利。不過消息確定後,金融市場表現平平,甚至短線有「利多出盡」的味道,其中美股四大指數皆以小漲作收,黃豆期貨創近一個月低點,人民幣止升微貶,深滬股市則是小跌回應。
回顧這兩年貿易戰,川普在雙方談判過程中一直掌握主導權,包括課徵關稅;對華為、中興、海康威視等中國企業的打壓,以及川習會。
而這次能達成第一階段協議,也是起因於去年10月的第13輪經貿磋商,川普原本強硬的態度突然出現轉變,從想要「一次達成全面性協議」調整為「分階段完成」,這一切的背後,很大原因和今年11月總統大選考量有關。
確保順利連任 川普需要一份初步協議造勢
事實上,在第一階段協議公告後,外界對於中方能否履行2000億美元的額外採購,多半抱持著質疑的眼光。然而「魔鬼藏在細節裡」,當經濟學家、金融圈、媒體和政治人物還在爭論「誰贏誰輸」、「誰吃虧誰占便宜」時,其實協議內容埋下了不少伏筆和模糊空間,如果站在川普的政治利益思考,簡單說就是要「確保順利連任」。
為了達成這個目標,川普除了先收割部份成果(將協議分階段進行),也要提防第一份協議在未來至少一年內不會出亂子,這點從採購金額就可以看出痕跡。
按照協議內容,第一年(2020年)中方將增加採購金額約767億美元,包括工業製成品329 億美元、能源185億美元、農產品125億美元,以及服務128億美元;第二年(2021年)則增加約1233億美元,包括工業製成品448億美元、能源339億美元、農產品195億美元和服務251億美元,兩年呈現「前低後高」的情況(如下圖一)。
單位:億美元
對中方而言,第一年要完全達標並不會太難,像外界最矚目的農產品只有增加125億美元,即使加上以2017年為基礎的240億美元,合計為365億美元,約新台幣1兆元,「門檻」容易跨過,這樣對川普的農業州選民有交待,對選情也有利,而1月19日川普就正好計畫前往農業主要生產地—德州,向選民展現他的貿易談判成果。
至於中方從貿易戰以來,採取的策略就是「拖」,以時間換取空間,加上今年11月美國總統大選後由誰入主白宮,目前尚不明朗,因此先暫時休兵、調養生息,屆時再伺機而動也不遲,況且這次協議並未涉及國企補貼、網路駭客等核心問題,還不足以動搖中國的經濟體制。
從「強制法律修改」變成「承諾」 增加模糊解釋空間
其他像是智慧財產權、技術移轉等項目,協議提到中方須提交一份加強保護的行動計畫,包括會有哪些措施來以及每個措施的生效日,同時也提到企業的技術轉讓必須基於自願,不能屈就於另一方的壓力;此外,中方也承諾會懲罰竊取商業機密的中國企業。
不過和去年5月相比,這項相關協議就模糊許多,當時美、中已經完成90%以上進度的全面性協議,且中方談判代表也同意修改多達60項法律法規,內容包括智慧財產權、金融服務等各領域,只是最後一刻被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否決,讓一切回到原點。
另外金融服務開放部份,原本就在中國的既定時程裡,問題不大。由此可知,雙方所達成的第一階段協議,基本上中方在履行方面不會太困難,反而有助於川普的選情,而川普也樂見這份協議在投票前能一直照著他的意願走。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在今年11月前,對股市位階相對較低的陸股將是否極泰來的投資機會,尤其在全球眾多股市屢創新高下,上證指數和深圳成份指數目前分別還停留在3074點和10967點(1/16收盤),距離歷史高點6124點和19600點還有不小空間。
聰明資金先卡位 外資持續湧入陸股
而從技術面觀察,過去半年儘管美、中雙方尚未簽署協議,但股市已經領先表態,不論是上證指數、深圳成份指數或創業板指數,從5日線到年線(240日)的所有均線均已形成多頭排列(如下圖二、三、四),顯示有聰明資金率先卡位,其中又以外資最具信心。
圖表來源:新浪財經
根據統計,外資最積極買超是從去年11月14日開始,至今已買超至少2300億元人民幣,而且幾乎每日淨買入,這時間也正好是川普態度從全面性達成協議轉變成分階段協議之後。在外資搶購下,陸股逐漸擺脫盤整格局,開始出現牛市的技術型態。
另外,除了MSCI效應吸引外資外,富時羅素日前也在官網公布今年上半年的指數評審時間表,預計新的納入進程會在3月23日生效,屆時會有超過百億美元的被動資金到位,更為買盤增加火力。
瑞銀就預計,今年流入陸股的外資總額將再上看3000億元人民幣,而野村證券則更樂觀,表示會有4600億人民幣的增量資金流入。在美、中貿易戰暫時止歇和法人偏多下,陸股今年跟上行情的機率似乎愈來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