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總統選舉大獲全勝,817萬票不僅超過第一任689萬票紀錄,成為有史以來第一個連任票數成長的總統(陳水扁也成長,但第一任是「三角督」,比較基礎不同)。同時也超越了2008年總統大選,馬英九對謝長廷的765.9萬紀錄;得票率57.13%,雖略遜於2008年馬英九58.45%,但當年宋楚瑜並沒有參選,比較基礎也略有不同。
蔡英文大勝,帶動民進黨立委也大勝。在113席立委中,民進黨拿下61席,單獨過半,雖然數量上比2016年68席略少,但實際上卻毫不遜色。
2016年立委選舉,民進黨拿下了49席區域立委、1席原住民立委,民進黨禮讓的時代力量拿下3席區域立委。而今年,民進黨拿下了46席區域立委、2席原住民立委,比4年前僅減少2席;而無黨籍的林昶佐、蘇震清、基進黨的陳柏惟都是民進黨禮讓的結果,3人的色彩比4年前的時代力量更綠,也更會配合民進黨的行動。
在不分區的席次上,雖然民進黨只以33.97%的得票小勝國民黨的33.35%,但可以清楚看出是綠營支持者分裂投票的結果,被視為民進黨側翼的台灣基進、綠黨分走了3.15%、2.41%的選票,表態支持蔡英文的時代力量得票率是7.75%,台灣民眾黨則獲得11.22%的選票。
國民黨大換血 李彥秀、林郁方、李永萍全落馬
國民黨總席次從35席小幅成長到38席,其中區域立委從20席增加到22席,原住民立委則從4席減為3席。國民黨以往在基宜花東金馬澎等單一席次的縣市,以及原住民選區都有明顯的優勢,但近年這種優勢已經逐漸消失;基宜花東離島7席立委,國民黨只保住了金馬,勉強可以算上花蓮的傅崑萁,以往民進黨一直無法拿到席次的山地原住民,也首次被民進黨攻陷。
下一屆國民黨立委換血幅度不小,包括李彥秀、林郁方、李永萍等多位稍具社會知名度候選人全都落馬,38名立委中,大約只有半數「曾經」(包括中斷回鍋)擔任過完整一屆的立委,勢必是一個「邊練兵、邊打仗」的局面;而且連任者中,還有相當高的比例是「服務型」的立委,很難期待會有多好的戰力。
2016年國民黨大敗之後,國民黨立院黨團跟黨中央的關係一直很疏離,黨中央沒有溝通、也沒有能力協助,完全任由黨團自由發揮。敗選後,黨主席吳敦義已經宣布總辭,雖然最後會不會真的離開還未知;但短期之內,既沒有能力伸手進黨中央,也不可能提供任何的政策協助。
國民黨 傾中保守導致了大敗 如何找到新路線
韓國瑜跟吳敦義主導下,國民黨這次的選舉被定位為傾中、保守,最後導致了大敗。在立委各自「隨人顧性命」的氛圍下,葉毓蘭、吳斯懷等代表傳統國民黨價值的不分區,必然不會成為國民黨團未來的主流;費鴻泰、賴士葆等專業立委因為年紀的關係,肯定都是最後一屆,在黨團的角色也不會太重。
蔣萬安、江啟臣、林奕華等都會區、有較高知名度的立委,以及回鍋不分區的鄭麗文,應該會是國民黨團未來主力。可以想見,未來國民黨立院黨團,應該不會維持過去國民黨的傾中、右派、強硬的路線。但連續兩次大選的重挫,國民黨立委跟國民黨支持者都很難在短時間之內找到新的定位、路線。
時代力量 監督民進黨 遠比「做小綠」更有票房
時代力量拿下3席的不分區立委,證明當初黃國昌「不做小綠」、「不當民進黨附庸」的策略是正確的。所以雖然定位為本土政黨,但未來時代力量並不會事事跟民進黨同步。尤其民進黨大勝之後,鐘擺註定會回擺,監督民進黨遠比做民進黨的側翼更有票房。
只是被鄉民稱為「戰神」的黃國昌並沒有進入國會,陳淑華、邱顯智、王婉諭等人都是新科,雖然有話題性,但能不能發揮足夠戰力,仍然有待考驗。
台灣民眾黨 缺乏明星級立委 不能只靠柯P光環
柯文哲的台灣民眾黨獲得11.22%的選票,分得5席的不分區立委,柯文哲辦公室主任蔡壁如也如願進入國會。民眾黨雖然有賴香伶領軍,但整體而言缺乏明星級的立委,民眾黨靠的是柯文哲的個人光環,但各個路線、政策都模糊不清,後續要釐清的問題比時代力量還多。
民進黨 端出政策牛肉 承擔民眾高度期待
民進黨獲得國會的絕對過半,未來4年必將延續過去4年的強硬作風,立法院將繼續扮演立法局的角色,包括未來監察委員提名等,都能完全按照民進黨的意志落實。只是民進黨除了「抗中保台」等意識形態議題外,是否能研擬出明確政策方向、承擔起民眾高度期待,才是真正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