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總統及立委大選投票日將於明(11)日登場,BBC、ChannelNewsAsia等多家外媒報導皆指出,除了中國議題之外,另一項足以左右選情的因素,就是經濟表現。
2019年初,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發表《告台灣同胞書》40周年紀念談話時,重申「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等基本方針,並強調,「我們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保留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選項。」
外媒認為,中國對台灣採取強硬立場,只會引發台灣民眾反感,有利現任總統蔡英文爭取連任;但,值得注意的是,相較於統獨、親中、反中等議題,選民對經濟表現的感受,也是影響選舉結果的關鍵,整體來看,外媒聚焦的經濟數據,包括股市、經濟成長、薪資、就業、出口和觀光人次等6項。
台股表現
雖然2019年12月31日,台股收黑,失守1萬2000點大關,收在1萬1997.14點,但全年仍上漲23%,創近10年最佳紀錄。
由金管會資料可得知,2019年台股大盤指數,創29年新高,台灣投資人持股市值,自2018年2月至2019年11月底,增加約新台幣1.43兆元。
▲2019年台股表現亮眼。(圖:翻攝自Google Finance)
經濟成長
根據主計總處預測,台灣2019全年國內生產毛額(GDP)年增率為2.64%,2020年為2.72%,分別較前次預測上修0.18及0.14個百分點。
研調機構IHS Markit也將2019年台灣GDP預測值,從2.4%上修至2.5%,2020年預測值,亦從2.1%上修至2.2%,表現優於南韓(1.7%、1.7%)、香港(-2.1%、-0.3%)和新加坡(0.5%、1.1%)。
國發會於2019年12月26日發布的新聞稿中,引述IHS Markit資料,稱2019台灣經濟成長表現為四小龍之首,「相對於2015年為四小龍之末,進步相當明顯。」
▲主計總處上修GDP預測值。(圖:翻攝自主計總處官網)
薪資水準
薪資方面,由主計總處資料可得知,2019年1至10月,實質經常性薪資為4萬763元,連續3年呈現正成長;國發會新聞稿也寫道,2016至2018年,實質經常性薪資平均年增0.8%,增幅優於2008至2015年的-0.3%。
不過,4萬763元的實質經常性薪資,仍不及16年前水準,據主計總處統計,2003年同期,實質經常性薪資為4萬893元。
就業情況
台灣2019年11月失業率為3.73%,創近3年同期最高;累計2019年1至11月,平均失業率是3.74%,為近19年同期次低。
另一方面,勞動部「勞雇雙方協商減少工時實施人數」(俗稱無薪假),截至2019年12月底(每半個月統計1次),正在實施無薪假的事業單位,共計53家,實施人數為3074人,創2019年最高紀錄。
出口數據
財政部公布的2019年12月出口統計,單月及第4季皆為正成長(年增4%、1.9%),但全年呈現負成長(年減1.4%);不過,和南韓、香港、新加坡等國(2019全年出口減幅皆在6%以上)相比,減幅相對較小。
然而,截至2019年11月為止,被視為領先指標的外銷訂單,已連續13個月呈現負成長。
▲外銷訂單連續13個月呈現負成長。(圖:翻攝自經濟部官網)
來台旅客
交通部觀光局統計顯示,2019全年,來台旅客約1184萬人次,年增約7%;陸客占271萬人次,年增0.5%,非陸客約914萬人次,年增9%;其中,日本、南韓旅客,分別有1至2成的成長率,同步創高。
值得注意的是,陸客來台人數高峰,落在2015年(前總統馬英九執政最後一年),達418.4萬人次,明顯高於2016至2019年(351.1萬人次、273.2萬人次、269.5萬人次、271萬人次)。
▲陸客來台人數高峰,出現在2015年。(圖:翻攝自交通部觀光局官網)
上述6項經濟數據,表現好壞,各方詮釋不一,但,可以確定的是,選民們在投下神聖一票之前,台灣經濟是否令其「有感」,絕對是考量重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