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咖啡館密度全球第一、超商每秒賣13杯!直擊台灣年產值800億的「黑金」傳奇

咖啡館密度全球第一、超商每秒賣13杯!直擊台灣年產值800億的「黑金」傳奇
(攝影/王辰志、林衍億)

黃亞琪 研究員‧徐右螢

焦點新聞

1202期

2020-01-02 10:38

台灣茶在世界聞名,但近10年來,從種植技術、處理方法到消費市場的成熟,
咖啡,也讓台灣擠進潮國行列。
在便利商店就能喝到一杯200元、世界比賽冠軍的精品咖啡;
精緻的咖啡館文化密度冠全球;
另一個世界密度第一,就是咖啡店烘豆遍地開花。
潮,不僅讓你我可享受到一杯濃郁的好咖啡,
更能使台灣咖啡農從中提高利潤,讓台灣咖啡物語持續寫下去。

最頂級藝妓咖啡在阿里山

咖啡

一向以種植技術聞名的台灣,在原本種茶的嘉義阿里山高海拔區,也種出高身價的咖啡品種。(攝影/陳弘岱)

 

台灣豆身價高於國際精品豆

精品咖啡

在2019年評鑑比賽和咖啡媒合會中,特等獎的豆子1磅約達4萬元。(圖片來源:許定燁提供)

 

路易莎榮登「店數王」

路易莎

位於南港的旗艦店,結合日本蔦屋書店的理念,強調空間舒適體驗感。(攝影/唐紹航)

 

自家烘豆密度冠全球

自家烘豆

自家烘豆興盛帶動精品咖啡風潮,是台灣獨有的現象。(攝影/陳弘岱)

 

600地坪咖啡館全台最大

咖啡

室外景致也是喝咖啡體驗的一環,cama café 全台最大咖啡館就有竹林景觀。(攝影/唐紹航)

 

亞洲最佳咖啡在台北

咖啡

咖啡大師吳則霖在店中間打造環狀吧台,讓客人能看到一杯咖啡沖煮出來的過程。(攝影/林衍億)

 

提到咖啡,法國、義大利、美國、日本,甚至非洲肯亞或者中南美洲的薩爾瓦多等國,都是你我能夠想像到的國家,但你知道嗎?我們在全球精品豆的消費能力,乃至於躋身精品豆的種植實力,讓台灣已成為全球咖啡地圖上一顆冉冉上升的新星。

 

  • 精品豆:國際認定標準不能有一級瑕疵豆,即酸豆、黑豆及嚴重蟲蛀豆(3孔以上)等;評鑑包括香氣、風味、酸度、一致性、乾淨度、綜觀、餘韻、醇度、均衡度、甜度等10項指標,總分達80分以上,才稱為精品豆。

 

先來看二○一九年,咖啡界發生的幾件事:

 

一、一杯平價咖啡四十到六十元間的路易莎,與日本蔦屋書店攜手,在南港蔦屋開出旗艦店。為此,日方還特別花了二五○天、暗中查訪路易莎二十多家特色店,最終才決定從一向合作的星巴克易主為路易莎。

 

二、以現烘為主核心的CAMA COFFEE ROASTERS在台北陽明山,蓋起如電影《臥虎藏龍》的幽靜竹林、占地六百坪、坪數最大的咖啡館,讓消費者喝咖啡之餘,也能了解咖啡文化。

 

三、國外旅遊網站Big 7 Travel公布亞洲五十家最佳咖啡店,台灣入圍三家,第一名是在華山文創園區附近、由首位獲得世界盃咖啡大師冠軍吳則霖開設的興波咖啡館(Simple Kaffa),還沒宣布得名就一位難求,一公布後,每日排隊人龍不斷。

 

一九年的成績單其實是過去十年努力的總和。「我們最令人驚訝的是精品咖啡的文化密度。世界大概沒有一個地方像台灣一樣,可以在便利商店唾手可得莊園等級或標榜特殊品種的咖啡。」台灣咖啡研究室計畫主持人林哲豪說。

 

不僅如此,台灣還是全球唯一一個從種植到消費有完整產業鏈的地方,加上密度也堪稱世界第一的自家烘豆……,都成為島國獨樹一幟的文化特色。

 

這股精品咖啡風潮讓台灣的職人大放異彩,最具公信力的國際四大賽事:烘豆、沖煮、杯測與咖啡師大賽,台灣人都曾拿到冠軍。

 

如果說以上是「質」的展現,那麼從「數字」也同樣看見台灣的實力。

 

根據國際咖啡組織(ICO)調查,台灣人一年喝掉二十八.五億杯咖啡,市場規模超過七百億元;而業者星巴克自行調查,一八年台灣咖啡整體市場達七二○億元,一九年上看八百億元。

 

精品咖啡

 

咖啡

 

咖啡豆

(攝影/陳弘岱)

 

台咖啡市場每年以20%速度擴張 飲用量仍不及日韓,成長空間大

 

「近五年,台灣咖啡市場以每年約二○%的成長率擴展,但是台灣人目前每人每年平均喝掉約一三一杯咖啡,尚低於日本人的三七○杯消耗量,也低於韓國人三五三杯的飲用量,還有很大的發揮空間。」日本著名咖啡公司UCC台灣總經理堀江昌平分析。

 

「便利商店占了咖啡消費市場一半的量。」在UCC服務二十二年的協理余道瑾觀察。7-eleven加上全家,光這兩家便利商店一年賣出約四.三億杯咖啡,平均一秒賣出十三杯咖啡。

 

○八年至一八年底,咖啡豆進口量成長二.一倍,一八年達三.六萬公噸,一九年進口量規模可望再創新高。與此同時,國內咖啡豆產量也同步成長,一八年首度突破一千公噸,十一年來增加九成。

 

一九年阿里山莊園咖啡精英交流賽暨咖啡生豆媒合會上,嘉義阿里山鄒築園農莊主人方政倫獲得的特等獎,所競標價格也在一公斤九萬元以上,而目前巴拿馬藝妓豆的國際行情也不過一公斤平均約一萬二千元。「台灣豆產量很少,在國際市場上被視為稀少豆在競標,所以價格非常貴。當然除了稀少性的因素外,我們的品質也被認可,才可能有這樣的行情。」一位咖啡玩家透露。

 

台灣咖啡蔚為風潮,影響所及也成為許多偏遠部落帶動地方產業的希望。

 

高中休學生變咖啡農 拚出獲獎精品豆

 

咖啡豆

郭章盛(左)投入咖啡產業外,3個兒子也陸續加入,包括年僅21歲的最小兒子郭亮志,是最年輕的杯測師。(攝影/陳弘岱)

 

咖啡

種咖啡就像實驗室技師。郭章盛檢視採收下來的生豆,透過不斷測試淘汰性狀不佳的豆子,保持最優良品種。(攝影/陳弘岱)

 

咖啡

80多歲的老父親也加入挑豆的行列。(攝影/陳弘岱)

 

咖啡

嵩岳咖啡的包裝上,從生產地、處理法到品種都標示一清二楚,就是希望消費者從源頭了解入喉滋味的過程。(攝影/陳弘岱)

 

一九年十二月,我們來到位於雲林縣的最高處,周圍被嘉南雲峰所包圍的咖啡莊園。儘管近幾年來,隨著比賽得獎,台灣精品豆更是跟著水漲船高,但背後也有一番辛酸史,嵩岳咖啡郭章盛就是一例。

 

車隨山轉,問了四處人家才來到位於雲林、嘉義、南投交界處的石壁村落,這裡僅有四十戶人家,村子裡有事時,還用擴音器廣播。望著遠處的嘉南雲峰,驚覺台灣高山風景秀麗外,也看見台灣咖啡農的奮鬥精神。

 

一進門,映入眼簾的就是正在挑豆子、郭章盛八十多歲的父親郭富三和母親陳金鳳。郭章盛種植咖啡園面積約五公頃,年產量約三到四公噸,都是精品豆。在一八年時,獲得「美國咖啡品質協會」精品咖啡認證,以八十七.五八分排名亞洲第一;台灣UCC旗艦館也販售他種植的咖啡,一百公克一千元。「靠近(雲林)產區,品種呈現有紅酒香。」台灣UCC說明選擇原因。

 

郭章盛曾是名列前茅的優等生,因為經濟因素而在高中時休學,後來從事砂石車司機工作,差點被車子壓住,連命都沒了;後來回家不種茶改種咖啡,還種出心得和榮譽。

 

在田間管理上,為因應氣候不一及高山水源不足的弱點,他採取的方式是將根系扎深至三十公分深,引導咖啡苗的根去吸收水分、養分,與一般表土施肥不同。

 

「愈淺愈不耐旱和耐風,我們的表土看不到施肥的。」郭章盛分析,如此一來,要比別人多聘請四名工人,以一人一天工資一千六百元來算,就要多付六千四百元成本。同時在咖啡叢間種起地毯草,在大雨來時因為覆被強,讓泥土不流失,及土地水分不因強烈的紫外線而蒸散。

 

在品種改良上,他的功夫也下得深。郭章盛舉例,每批種苗種出的性狀都不同,儘管基因一樣,但有的就會特別甜,他每年都會記錄性狀特別好的咖啡母株,淘汰不好的,「讓品種純化,精品豆要的是品質。」他說明。

 

有一年因為成長特別不好,儘管已經種到第四年準備收成,郭章盛一口氣全部鋸掉,損失千萬元,氣得老爸都不想跟他說話。

 

一二年有貿易商引進巴拿馬藝妓咖啡,「人家是一株株賣,當時他們是論顆來賣,我買最多,一顆八十元,共買了二千顆。鐵皮卡品牌的種苗,別人買十元的,我買八十元的。」他選擇貴的品種就占了一半優勢,也難怪能以生豆一公斤六千元價格賣到日本、英國當地的咖啡館,而且還是客戶自己找上門。

 

咖啡

(攝影/陳弘岱)

 

咖啡大事紀

▲點擊圖片放大

 

部落醫師化身咖啡推手 帶動年輕人返鄉

 

我們翻過中央山脈,來到花蓮重光部落半山腰的廢校區,在這裡看到台灣咖啡部落創生的景象。在花蓮有個傳說:「鳳林出校長、重光出醫師」,重光部落約六十戶人家,就出了八位醫師,這位上午才剛在瑞穗看完五十位病人門診的醫師戴豐秋,一脫掉白袍,一家四口開了一小時車程來到昔日就讀的國小,這裡已經被改造成部落聚集地,也是戴豐秋推廣咖啡的實驗室。

 

整理一下裝備,五十九年次的他,馬上又驅車往山上走,相較西部的高海拔,我們這時面對的是海岸山脈、花蓮溪區隔出來的秀林鄉中海拔區。他撩起袖子先鑽洞打深泥土,再將一株株鐵皮卡咖啡苗植入土中。

 

儘管綿綿細雨不斷,但種植讓他滿頭大汗,一時也讓人分不清,在他臉上的是雨水還是汗水。但也因為每周末的揮汗,讓他在一八年的花蓮咖啡比賽得到冠軍,受到關注後,也帶動年輕人返鄉,願意加入產銷班。

 

目前有十一人加入,他從種植開始,四年後結果有了生豆,則打造自有品牌Nita Café,在PChome和自家販售;一八年建立咖啡實驗室,進一步讓部落人民了解咖啡文化和經濟價值。

 

「二○一七年回鄉,路上遇到有人問說要買咖啡,我說雜貨店有伯朗罐裝咖啡,對方說要的是種植的,我才知道知名度有出來了,他剛開始很辛苦的。」遠從彰化鹿港回部落、戴豐秋同學艾香玲說,「部落(早期)愛喝酒,希望現在變成愛喝咖啡。」

 

一開始,不僅部落的人等著看笑話,連太太曾家如也從反對到去考取杯測師,還利用廢校區經營起咖啡實驗室,提供咖啡教育文化。戴豐秋將當醫師賺來的錢,幾乎都投入到咖啡種植產業上。

 

戴豐秋坦言,對咖啡的印象僅是提神,直到學醫才翻轉概念。更重要的是,「我去問咖啡商,他們說:『台灣咖啡是有機會的』;我現在做,不是為了賺錢而是幫忙,如同當年人家幫我一樣。我的父親是牧師,常不在家,我都到每家去吃飯,部落就好像我的家一樣。」戴豐秋將對土地的歸屬感化成實際的行動,希冀東部的咖啡經濟帶動部落創生。

 

花蓮原鄉部落 熱血醫帶頭拚地方創生

咖啡

戴豐秋(右)一開始買1.5萬株咖啡種苗,從中低海拔到高海拔都種植。圖為他利用周末時間,帶領部落居民上山從種植開始。(攝影/楊仁甫)

 

咖啡

戴豐秋展示剛剛採收、等待發酵的咖啡果實。(攝影/楊仁甫)

 

咖啡

2018年將廢校改造成咖啡實驗室,由戴豐秋太太曾家如管理,教育族人咖啡文化,也是交流聚集地。(攝影/楊仁甫)

 

咖啡豆


他們打出自有品牌Nita Café,太魯閣語「我們」之意:就是要種植出「我們的咖啡」的意思。半磅約700~800元。(攝影/楊仁甫)

 

超商搶精品咖啡市場 砸重本採用國際比賽冠軍豆

 

日治時期,日本人引進咖啡樹種以來,這十年台灣咖啡才有聲量。我們有獨步全球的供應鏈優勢:從豆子到杯子(from bean to cup),不過三小時時間。

 

咖啡大國日本本土沒有咖啡產區,全部都是進口,但過程中若保存不好,容易發霉或產生不好物質。這也讓看好台灣咖啡市場長期發展的UCC,選擇在台灣咖啡原鄉雲林蓋烘焙工廠,希望實現「從一杯咖啡到農園」的企業理念。

 

「除了精品咖啡密度高外,台灣講究咖啡新鮮度,應該也是全球數一數二。」林哲豪說。

 

對台灣咖啡精品豆來說,○九年是一個轉折點,也是生產技術亞洲第一的證明。亘上咖啡莊園的有機咖啡首次參加「美國精品咖啡協會」主辦「年度最佳咖啡賽」,贏得第十一名,台灣成為第一個榮登Coty金榜的亞洲咖啡產國,且獲得日本、義大利精品咖啡界肯定。

 

台大農藝系老師王裕文就說,台灣咖啡豆從近三千位參賽者中得到第十一名,不是簡單的事。「消費市場很成熟,精品咖啡(市場)不會下來。」生豆進口貿易商守成咖啡董事長翁榮鴻說。

 

仔細觀察,近來7-eleven和全家的部分門市也開始供應精品咖啡,價位從七十元到兩百元不等,甚至,有的精品豆還是國際比賽冠軍豆。

 

「台灣莊園咖啡主人不僅面對客人,也面對店家,讓他們在享受一杯咖啡之餘,就能知道咖啡風味來源,是很有賣點的;不像國外產區到餐桌,每個環節隔著十萬八千里。」方政倫分析。

 

分級制提升農民利潤 人工成本將是挑戰

 

而咖啡豆分為精品豆與商業豆,產於台灣的咖啡豆幾乎都是精品豆,可從價格上來證明。社頭咖啡產銷班班長邱百洋表示,五年間高山咖啡生豆每磅平均從不到一千元,到現在超過二千元,行情幾乎與國外精品豆價格差不多了。

 

「台灣咖啡豆在精進處理法後,除了國內競賽,也積極參與國外評比,獲得SCAA認證為精品的也有幾款,表現相當出色。」堀江昌平觀察,「至於咖啡豆品質的提升,當然不只台灣地區,進口咖啡豆不同產區、產國有不同的品質分級,各產區也是致力於品質的改良與提升,因為對農民來說,很現實的是,品質的分級與售價是極大相關的。尤其在這幾年精品咖啡的風潮下,咖啡豆品質分級愈高,售價愈好,農民能獲得的利潤與回報就會愈好。」

 

台灣精品咖啡風潮正盛!「四、五年前,7-eleven就往單品走,這是趨勢。預計未來五年都有精品咖啡的市場。」一位專找精品豆的貿易商說,但他也不諱言,「台灣咖啡品質很好,但人工成本是一個問題,得了獎賣不出去,也是有的。」他點出台灣邁向「黑金之路」的挑戰。

 

「如果我不在家,就是在咖啡館;如果不是在咖啡館,就是在往咖啡館的路上。」台灣「黑金風潮」正盛行,在裊裊的咖啡底蘊香中,精采的咖啡物語也正在台灣發生中!

延伸閱讀

被鋸掉的咖啡果樹
被鋸掉的咖啡果樹

2020-01-02

伯朗咖啡驚傳再關店! 「總公司預計收掉10家門市,重一、承德門市列入觀察」
伯朗咖啡驚傳再關店! 「總公司預計收掉10家門市,重一、承德門市列入觀察」

2020-01-01

有錢人為何不買咖啡? 一杯原料不到3元
有錢人為何不買咖啡? 一杯原料不到3元

2019-12-30

胃食道逆流會變食道癌?醫師:除了咖啡甜食,這5食物也要小心
胃食道逆流會變食道癌?醫師:除了咖啡甜食,這5食物也要小心

2019-12-20

花蓮縣政府全面打響花蓮精品咖啡名號,讓洄瀾好咖飄香國際!
花蓮縣政府全面打響花蓮精品咖啡名號,讓洄瀾好咖飄香國際!

2019-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