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社》以 The Tycoons Behind China’s Gadget Factories Boom Prepare to Pivot 為題,盤點了 4 位決定中國是否還能維持「世界工廠」頭銜的台灣男人。
1990 年代起,台商開始西進前往中國設立工廠,也從此觸發了全球經濟轉型,中國成為世界最大電子製造業國家。根據《彭博社》的 特別報導 ,光是鴻海(富士康)、英業達、廣達、仁寶 4 家台商就佔了中國對美出口電腦、手機等電子資訊產品的 40%。
而在中美貿易局勢緊張的 2019,這些在科技業舉足輕重的企業開始轉移布局陣地。《彭博社》以 The Tycoons Behind China’s Gadget Factories Boom Prepare to Pivot 為題,盤點了 4 位決定中國是否還能維持「世界工廠」頭銜的台灣男人。
1. 郭台銘
(取自 郭台銘 臉書)
郭台銘
- 今年 69 歲,鴻海集團創辦人兼董事會成員
- 旗下主要產品:蘋果 iPhone、亞馬遜 Kindle,Google Pixel
- 轉變跡象:在印度工廠擴大製造舊型號 iPhone、在美國威斯康辛州投資設廠
中華民國首富郭董,今年曾一度競選中華民國總統,雖然已在 5 月卸任鴻海董事長,但鴻海集團內部人員指出,他仍然擁有最終決定權。中美之間的衝突曾讓 iPhone 險入暴風圈,這個短期無法避過的風險,勢必讓郭台銘有所考量。
鴻海集團是全球最大的電子代工製造商,在中國 30 多個城市以及日本、澳洲等 14 的國家均設有工廠。雖然曾受川普誇讚的威斯康辛州工廠計劃不斷變更,但鴻海也一再保證不會跳票。
2. 葉國一
(今周刊資料照片)
葉國一
- 78 歲,英業達集團創辦人兼董事會成員。
- 旗下主要產品:HP 筆記本電腦,蘋果 AirPods,Google 伺服器
- 轉變跡象: 計畫在 12 月前將輸往美國的筆記型電腦製造廠遷移至台灣
葉國一除了是台灣科技業的大人物,其投資領域還跨足房地產和蘭花。在中美貿易戰加劇時公司內主管曾透露,葉國一曾提議將越南的蘭花種植廠改為英業達的工廠,藉此規避美國關稅。
與此同時,英業達已將部分小型家電的製造轉移至馬來西亞,並表示會將銷往美國的筆電生產線遷回台灣。10 月初,英業達斥資近 12 億台幣,在桃園購置廠房以因應伺服器產品需求,種種規畫都意在減低對中國工廠的依賴。
3. 林百里
(今周刊資料照片)
林百里
- 70 歲,廣達電腦的創辦人兼董事長。
- 旗下重要產品:蘋果 MacBook,Apple Watch,Amazon 和 Google 的伺服器
- 轉變跡象:擴大台灣工廠產能、勘查亞洲其他地區
林百里出生於上海,在國共內戰時跟著家人逃到香港,後就讀台大電機系。他認為公司要像一隻烏龜,耐心且堅持,但在必要時也能迅速反應。
廣達電腦決定回台灣設廠,在桃園新設工廠專門生產伺服器、頂規筆電等旗艦商品。此外也繼續拓展他國市場,除了擴建在美國扎根 7 年的數據中心,廣達也在 10 月宣布成立泰國子公司,並持續在東南亞尋找新據點與市場。
4. 陳瑞聰
(今周刊資料照片)
陳瑞聰
- 70 歲,仁寶電腦副董事長兼策略長
- 旗下重要產品:HP 與 Dell 筆記型電腦
- 轉變跡象:在台灣擴增筆電生產,並計畫擴大越南投資
陳瑞聰畢業於成大電機系,曾在仁寶電腦擔任總經理長達 29 年,後升為副董事長與策略長,大膽帶領仁寶積極轉型,在台打造醫療事業供應鏈。
目前仁寶電腦也將生產線遷回台灣,同樣在桃園擴建新工廠。且在川普關稅制裁的壓力下,仁寶開始將網路設備零件製造轉至越南,並將持續於越南工廠增加其他產品。
仁寶正在回國,在桃園建立了新工廠,並在附近擴建了工廠。特朗普推出關稅後,仁寶開始在越南製造網路設備,該公司表示可能會在越南的設施中增加其他產品。
即使目前中美談判看似從破局又重歸於好,但關稅、進出口管制等大問題都尚未談妥。習大大與狂人川普陰晴不定,風險必須提早防範。
以上 4 位科技業中重要的台灣人,不只是國際局勢裡的被動者,更掌握了中國電子製造地位的關鍵。而面對台商回流的可能,台灣是否也做好了全面的準備?
延伸閱讀
【中美貿易戰後】台灣重回亞洲四小龍之首,但台商回流的 「考驗」才正要開始
川普推文逼出「台商回流潮」,電子資訊業佔近七成
【台商回流又+1】全球自行車龍頭巨大返台,喊話「中國製造時代已結束」
※本文獲科技報橘授權轉載,原文:彭博社:這 4 個台灣人,決定中國的「世界工廠」地位是否可以維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