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一直被外界視為華碩的包袱,亞旭電腦卻在中美貿易戰開打時,迅速調整全球布局,第一時間回台投資。積極搶地、啟動台灣生產的同時,亞旭轉型的布局脈絡也逐漸清晰起來。
穿過桃園機場航廈的聯絡道,往前再開五分鐘的車程,數棟大樓靜靜地坐落在此,這裡是桃園的遠雄自由貿易港區。在中美貿易戰展開後,這裡成為回流台商爭搶的生產基地。但少有人注意到,華碩子公司亞旭電腦,去年第一時間就搶下兩層樓空間,成為第一家調整全球布局、回台投資的網通業。
會這麼積極搶地,源自於亞旭電腦在轉型路上已經進入重要階段。「新亞旭,未來三、四年會誕生。」亞旭電腦董事長兼總經理林成貴曾向法人宣示,經過兩年的產品收斂與客戶調整,其中自貿港區已被賦予輸美產品的生產重任,重要性不言而喻。
關鍵,就在亞旭的內部目標中,美國市場的營收貢獻度,將會從今年兩成、明年三成逐步提升。「我們已經把對面那棟樓的十樓也租下,很快就會加入生產;另外旁邊正在開挖的工地,我們也預租了一整棟樓,二○二一年正式啟用。」積極布局的背後,亞旭副總經理雷漢文透露,也是因為中美貿易戰的衝擊,讓台灣生產的優勢得以提升。
華碩子公司 虧損是因擴大投資
然而,若不是回台投資的積極動作被大家看見,很少人會知道亞旭正低調地邁開轉型之路。從○五年被華碩收購為子公司後,一七年開始出現虧損。不論是華碩前執行長沈振來,或是華碩現任執行長許先越與胡書賓,在法說會面對法人質問,何時會扭轉亞旭虧損時,都僅有「未來幾季,會改善營運狀況」的簡短回應。
不過這樣的轉型,與積極回台投資的相關性是什麼?雷漢文解釋,這其中除了有中美貿易戰的關稅衝擊外,更重要的是,過去海外生產節省成本的考量,如今反而是在台灣更有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