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全台工業區熱況 第一手直擊 台商回流真的嗎?

全台工業區熱況  第一手直擊  台商回流真的嗎?
華亞科技園區一地難求。

劉俞青 研究員/梁凱傑

焦點新聞

攝影/吳東岳

1200期

2019-12-18 10:12

「你看這一整排熱處理設備,就是這次新投資之一,4個月前剛裝上運作,日本還派來一組工程師正在指導……。」
當台灣還陷在藍綠口水中,看不清台商回台的真相,《今周刊》立刻兵分多路,從南到北實地走訪多個工業區,從擠爆的華亞科技園區、到一輛輛工程車正在大興土木的南部新興工業區,還有楠梓加工出口區早已無地可用,連網球場、消防隊、宿舍都被迫遷離,改建成廠房,一筆筆千真萬確的回台投資實錄,正在快速翻轉台灣工業區的面貌。
對照20多年前的台商出走,如今又紛從中國歸巢,這條搬遷的歷史之路,是否將畫下台灣經濟新拐點?
誰將看對趨勢,續領風騷下個30年?

我們這次真正加碼投資的規模,其實是超過五十億元,但只向經濟部提出三十億元的投資計畫,申請這次的貸款補貼。」站在二廠廠房裡,個子不高的和大工業副總經理沈千慈,必須拉高分貝。一方面是因為兩邊機台正在轟隆作響,另方面,或許她也希望用高分貝的聲量說明,這趟回台投資是玩真的!

 

沈千慈指著身旁運轉中的機器說:「現在你看到這一整排的熱處理設備,就是這次的新投資之一。四個月前剛裝上的新機器,已經在試行運作,日本還派來一組工程師現場指導。」

 

和大回台開工轟隆響  沈千慈親上火線

 

「另外還有一批設備已經從瑞士下單,正在運來台灣的路上……。」沈千慈轉身指著二廠裡的一塊空地,表示廠房空間剛剛騰出來,就等著瑞士來的機器趕快運到,可以立刻加入新的生產線生產。

 

《今周刊》到訪這一天,天空正下著微微細雨,氣溫只有攝氏十五度,但澆不熄沈千慈的熱情。她又引領我們到距離二廠約三百公尺外的「和大三廠」:九千坪大的工地,挖土機、重型機具全部出動,正在冒雨開挖。

 

沈千慈是和大工業董事長沈國榮的小女兒,今年四十歲,進入和大工作已經十七個年頭,大學畢業先在美國子公司工作,當時因為人手不足,她還考取堆高機執照,身高一五○公分出頭的她,跳上堆高機就開工。

 

個性直爽,有話就說,對工作充滿熱情,這一次針對經濟部提出的「歡迎台商回台投資行動方案」,她也是親自披掛上陣,在今年三月二十二日的預審會議、二十九日的決審會議兩天,專程北上到經濟部,親自報告和大工業的投資計畫:「三年、三十億元」的回台投資計畫。

 

台商回流

 

不怕政府盯進度  「投資就在你眼前」

 

「經濟部很嚴謹,底下坐了十幾位專家,我報告完計畫,他們還發問,挑戰這個計畫的必要性,確定我們不是來騙補貼的。」沈千慈嚴肅起來,又一次提高聲量。

 

不只如此,前幾天,十二月初,經濟部所屬的車輛測試中心還排專人來,實地查核和大的投資進度,「就在你現在站的這裡,我同樣帶他們看我們所有的新設備、新工廠、新進度。」

 

「前幾天有政治人物質疑這些投資都是假的,我就氣不過,最起碼和大的投資千真萬確,就在你眼前。我們貸款的銀行是台灣企銀,經濟部補助○.五%,到目前為止已經撥款約三分之一,經濟部也認真緊盯每一筆投資的後續進度,不是我們拿了貸款的利率補助就好了。」

 

相對許多科技大廠選擇沉默,不願針對回台投資多言,沈千慈有屬於年輕一輩的直率,她甩一下長髮,嗆辣直言,在藍綠紛擾雜音中,勇敢說出真心話。

 

和大向經濟部申請的回台投資計畫,地點位在嘉義大林的「大埔美精密機械園區」,其實是十年前就開始正式預售的工業區,卻好幾次被立委批評「沒有廠商進駐」、「荒涼」,直到現在,還是許多人連聽都沒聽過的新興工業區。

 

但近期除了和大,還有上銀、程泰、亞崴等公司,都是這次向經濟部遞件申請投資的廠商。廠商陸續進駐,勞動人口愈來愈多,大型工程車不斷進出園區,這一天,交通部長林佳龍剛好來剪綵,因為就業人口已經有一萬多人,第一家郵局準備要來設點,熱鬧得很。

 

林佳龍來了,許多業者也來了,爭相向部長建議,因為廠商愈來愈多,除了郵局,還有聯外道路、周邊機能都要盡快建設。

 

「回台投資」,讓許多工業區的面貌正在快速翻轉。

 

中美貿易戰開打 和大工業緊急擴廠投資 風風火火開工生產

台商回流

 

台商回流

 

台商回流

▲今年6月,向日本下單的機台已經上線生產,連同日本來的工程師正在現場協助運作。

 

台商回流

▲交通部長林佳龍(右二)來了,整個「大埔美精密機械園區」都動起來了。

 

台商回流

 

荒涼工業區鹹魚翻生  大埔美成回台投資新熱點

 

中美貿易戰爆發,課稅清單上所有出口美國的訂單產能,立刻面臨出走中國的時間壓力。這次經濟部研擬的「歡迎台商回台投資行動方案」,設置單一窗口「投資台灣事務所」,提供專人專案專責服務,簡單說,經濟部提供的是一個「融資利率補貼○.五%」的優惠方案,因受中美貿易戰波及、想要擴大或回台投資的台廠,若要得到經濟部的「○.五%貸款利率補助」,就必須走這個管道。

 

換句話說,經濟部公布的「回台投資金額」,與資金有沒有匯回無關,純粹是一個有來申請融資補貼的投資計畫總額。

 

如果真有台商想要將資金轉回台灣,立刻面臨課稅的問題,因此財政部另有提出「境外資金匯回專法專區」,匯回資金第一年課稅八%,第二年一○%;如果投入實業,稅率減半,這才是資金回流的渠道,和經濟部的貸款補貼,是兩個不同的方案,台商視自身的需求自由選擇。

 

這次政府部門提供的協助,一為融資補貼,一為減輕稅負,算是明瞭易懂且能直探業者所需。台商心裡也清楚,他們沒有時間再三琢磨,關稅壓力迫在眉睫,回台腳步早就雜沓奔出。

 

新興的工業園區加快腳步建設,原本已經「廠滿為患」的工業區就更不用說了。我們驅車來到位在新北林口的「華亞科技園區」,是一九九四年由南亞塑膠所開發的工業區,園區內的指標廠商有廣達、友達、中環等大型科技廠商。

 

「不要來了,這裡沒有地了!」華亞科技園區管理中心的黃主任一接到電話,以為是廠商詢地,竟然一句話就要拒絕我們。

 

沒有地也得找地,廣達電腦回台的投資計畫,就落腳在這個原本就是廣達台灣基地的華亞科技園區。

 

去年十一月,廣達董事長林百里找上中環董事長翁明顯,把中環原本位在廣達總部隔壁的二、三廠全買下來,因為一地難求,創下每坪四十四萬元高價。幾個月前這裡還在生產中環的光碟片,但黃主任證實,同樣的廠房裡,現在已經迅速換上廣達的雲端、伺服器及高價值產品,正式上線生產。

 

園區的另外一端,靠近大門口,還有一塊「廣達三廠」的土地,日前也悄悄低調動土,沒有對外儀式、更沒有記者會,但回台投資的腳步,恐怕比外界想得更大、更深化。

 

▲點擊圖片放大

 

一句「沒地了!」  華亞科技園區土地每坪飆破50萬

 

廣達買中環廠房的最高價紀錄很快就被超越,今年十月,全球人壽以二十八億元買下浩瀚數位同樣位在華亞科技園區的廠房,換算每坪直接衝破五十萬元,顯然黃主任電話裡的一句「沒有地了」,已經預告工業區土地價格將隨回台投資的潮流而向上挺進。

 

愈往北走,工業區的土地價格真的回不去了!十二月初,一場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的六十周年慶活動上,場面火爆。台灣紡織大廠儒鴻董事長洪鎮海在場上怒嗆政府,因為最近太多回台廠商搶地,例如儒鴻位在新莊副都心的總部大樓,每坪價格已經直接飆破二百萬元,即使換到五股工業區,價格也破一百萬元,讓新北市二千三百家紡織廠同樣大喊吃不消。

 

台商回流

 

台商回流

 

台商回流

 

網球場、消防隊變新廠  多家廠商搶進駐

 

其實不只北部一地難求,場景轉換到高雄的楠梓加工出口區,這裡是台灣最早的保稅加工區之一,區內最指標的廠商當然是日月光,其次還有華泰電子、國巨、李長榮化工等。

 

今年六月,經濟部公布有一家投資金額三五六億元的電子大廠回台投資,經濟部只低調說「總部在南部」,市場猜測,如此大手筆回台投資的南部電子大廠只有日月光,但遭到日月光否認。有趣的是,就在同一天,日月光參加楠梓加工出口區舉辦的「鑽石場域更新計畫」動土,參與投資的四家廠商中,日月光集團就占了其中兩家。

 

其實楠梓加工出口區已經完全沒有土地,這次的「鑽石計畫」居然是把出口區內原來的網球場、員工服務中心、女子宿舍等公共設施,全數拆掉剷平,改建成廠房;《今周刊》採訪團隊到訪這一天,日月光的新廠工地,就坐落在原本的網球場上,挖土機正大力開挖,投資手筆之大,是不是經濟部口中的「電子大廠」,答案不言而喻。

 

廠商不斷要求進駐,楠梓加工出口區之前在二○一○年又規畫的第二園區,也已經宣告全滿,因此不只網球場等公共設施全部移除,近日就連占地不小的消防隊,都被迫遷離到更偏遠的角落,明年消防隊原址就要公開招標,已知有多家廠商勢在必得。

 

「我們在台灣要加碼投資原來產能的二倍。」近日剛登錄興櫃的半導體測試治具大廠穎崴科技董事長王嘉煌直言,「因為全世界很難找到像台灣這樣一個小島,半導體產業鏈這麼完整,例如中國的半導體業,從華中到華南都有,戰線很長,交通運輸就是大問題,這也是我們決定大舉加碼台灣產能的主要原因。」

 

台商回流

 

穎崴回台擴廠產能二倍  股價逼近五百元

 

穎崴落腳在楠梓加工出口區,從南部的日月光、到北部的矽品等封測大廠都是穎崴的重要客戶,穎崴明年也要參與投標加工區的公共設施土地,決定在楠梓出口區繼續擴廠。

 

穎崴科技剛上興櫃,股價逼近五百元大關,表現亮眼,是今年資本市場最受矚目的新兵之一,王嘉煌為了留住人才,不惜將接近資本額三成的股票都讓員工認股,同業聽到這個比率,都嚇得睜大眼睛。

 

「人才、人手是回台投資最大的問題。」王嘉煌一言點出關鍵。尤其穎崴位在高雄,不像竹科、新北市工業區還容易找人,王嘉煌大方給,都還不容易找到人,「回台投資不是真假、或有沒有的問題。人,才是最大的問題。」

 

從北到南,從擠爆的科技園區,到一輛輛工程車正在大興土木的新興工業區,回台投資的廠商早已上線生產,或大力翻土、興建廠房,快速翻轉台灣工業區的面貌。或者應該說,眼前的景象不只象徵著結構翻轉,更可能的,是昔日經濟榮光重新上演的第一幕序曲。

 

「二十多年前,我們就從這裡(永和總部)搬到越南、中國吳江……。」華碩集團旗下、亞旭電腦董事長兼總經理林成貴悠悠地說著。他是台灣科技業老兵,三十年前一手創辦亞旭電腦,看盡台灣科技業一路成長到如今的枝繁葉茂,卻也看見風光的背後,台灣經濟的轉折起落。

 

一九九○年代,台灣產業開始出走中國,台股也從九○年二月創下一二六八二點的歷史高點後,自此和出走的台商一樣,一去不回頭。同期間,台灣的經濟成長率進入長期的下降趨勢,平均經濟成長率不到五%,與當時產業競爭地位相近的韓國相比,不僅逐漸被超越,且距離愈拉愈遠。

 

「現在,我們又從吳江搬回台灣!」亞旭電腦在這次中美貿易戰開打後第一時間,就立刻搶進桃園遠雄自由貿易港區內的廠房,機器設備從江蘇吳江千里迢迢經海運搬回桃園,去年第三季左右上線試產開工,是網通業回台投資的第一家。製成的產品裝進萬海航運的貨櫃、經由基隆港出口到美國,如此來回已經好幾趟;隨著貨品抵達美國彼岸,手腳快的亞旭算是充分避開了美國對中國加徵關稅的衝擊。

 

對於林成貴這樣的製造業台商來說,回台投資、回台生產,不是政治舞台上的數字遊戲,而是分秒必爭的實境拚戰。如今,就像林成貴口中所言,台商搬遷的路徑先從台灣到中國,再從中國回台灣,這二十多年的時間軸上畫出了一道來回折返的軌跡,除了看盡台商的壯大與靈活,當折返點的出現,也極有可能註記了台灣經濟榮光再現的新拐點。

 

台商回流

▲「人才,是回台投資最大問題。」穎崴科技董事長王嘉煌一再強調,能排除這個障礙,台商回台才能創造最大效應。

 

台灣經濟新拐點  誰引領風騷下一個30年?

 

其實早在七年前,一二年底,馬英九政府執政時期,經濟部也曾經核定「加強推動台商回台投資方案」,同樣也是貸款補貼方案,當時也吸引二千多億元的回台投資計畫;但和這次相比,規模較小,大環境也不若如今在中美貿易戰的推波,因此沒有引起外界太大注意。

 

如今,趨勢反轉,今年十一月初,由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經濟學家尼吉塔(Alessandro Nicita)主寫的聯合國報告直接點名,台灣將是中美貿易戰火下的最大受益者,其中出口美國大幅成長,而且隨著貿易戰持續的時間拉長,過去一年所出現的貿易轉移,就更有可能是一種永久性的現象。

 

而日前台灣經濟研究院最新出爐的明年經濟預測,更直言貿易戰帶來的台商回流效益,若能維持、甚至持續擴大,加上乘數效應逐漸發酵,將有利於二○年、甚至未來數年台灣的經濟發展。

 

經濟部公布的回台投資數字,實際上是一個為時三年的投資計畫書,雖然許多廠商已開工生產,但絕大多數廠商的主要投資,從明年才陸續開始;然而今年台商的初期返鄉,已讓台灣民間投資成長可能衝破七%,是六年來新高,明年成長幅度預料持續攀高,真正的投資效應,或許才要開始。

 

雖然近期傳出美中之間已經完成第一階段的貿易協定,但兩邊對外發布的內容不盡一致、也不見同意簽署的關鍵文本,是否真能如期完成仍有變數,且即使完成第一階段簽署,兩國之間貿易關係的重建,仍有漫漫長路;此外,貿易戰演變至今,「反中」幾乎已經成為美國朝野共識,面臨選戰壓力的美國總統川普,恐怕也不會對中國快速遞出橄欖枝。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貿易戰對於台商的「推力」仍在,而台灣政策面的優惠措施也是一大「拉力」。無論如何,曙光已現,一條隱約的回台之路,正在形成中,誰會看對方向,站上浪頭,成為下個三十年的台灣領航者?

 

人手、土地 台商回台投資兩大障礙

 

「人手是台商回台投資最大的問題。」穎崴科技董事長王嘉煌一句話,重重打在痛處,之前彰濱工業區的廠商協進會理事長張進武,也提出彰濱缺工、缺才問題嚴重,這個環節不打開,回台投資的效應就會打折扣。


尤其是偏遠的工業區,基層的作業員幾乎全部得靠外勞支應,但即使如此,重要幹部、工程師還是要台灣人力,有人開出30K的薪水,找不到生產線領班,成了許多老闆最頭痛的問題。


此外,飆漲的土地價格,也讓台商回台腳步有些遲疑,以大埔美工業區為例,這個新興的工業區,第一期土地每坪不到2萬元,但近期開發的第二期土地每坪已經直接飆破3.5萬元,漲幅快1倍;北部的工業區就更不用說,之前發飆的儒鴻董事長洪鎮海表示,紡織業已經在思考整個聚落往中南部移動,就是扛不起土地價格的漲幅。


人、土地,就是廠商的陽光、空氣、水,政府在這任督二脈上搞不定,回台投資的效益肯定大打折扣;如果打通了,台灣經濟起飛的航道就在眼前。
( 劉俞青)

延伸閱讀

貿易戰火下的台商奇兵
貿易戰火下的台商奇兵

2019-12-04

舉「這些例子」證明台商回流是真的 老謝:政治人物玩抺黑,投資者心中自有一把尺
舉「這些例子」證明台商回流是真的 老謝:政治人物玩抺黑,投資者心中自有一把尺

2019-11-21

「台商回流大爆發是事實!」 蔡英文重話批韓國瑜:台灣不要只會說大話的政客
「台商回流大爆發是事實!」 蔡英文重話批韓國瑜:台灣不要只會說大話的政客

2019-11-19

駁「台商回流資金是0」 謝金河:從3層面看才能了解事實
駁「台商回流資金是0」 謝金河:從3層面看才能了解事實

2019-11-19

台商回台投資最大咖! 群創700億元奪冠 南北兩地設廠做這三件事
台商回台投資最大咖! 群創700億元奪冠 南北兩地設廠做這三件事

2019-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