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巴黎保險調查發現,台灣受訪者最擔心發生慢性病,平均持有保單3.3張,為全球最高,但覺得「獲得保障」卻低於亞洲平均。台灣受訪者最在乎保險的CP值,最想要再買醫療相關保險,對新型態商品是「長期照護保險」興趣十足。
法巴分析,可能因台灣高齡化趨勢明顯,民眾最擔心自己發生慢性病,買了很多保險,但卻尚未透過保險為生活中的不確定性獲得保障。
受益人是自己 保險新趨勢
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系主任彭金隆說,保險保得夠不夠也看主觀感覺,完全沒有沒有風險意識的人就不會覺得需要保險,所以不買不缺、愈買愈缺,愈會買的愈愛買。台灣人對健保品質感到滿意,因此十分擔心未來健保沒有現在那麼好怎麼辦,覺得在重大疾病、癌症、住院等項目需要更多保障。
除了高齡化,隨著台灣人不婚不生,彭金隆發現,過去保險是擔心死亡風險造成父母、配偶或下一代無法生活,如壽險;但現在愈來愈多的保險受益人是保自己,擔心的不是自己死亡,而是擔心自己活太久、生病或收入不夠而活不好,把自己照顧好成為保障型保險商品的主軸,如醫療險、年金險。
生活費、醫療險 趁年輕規劃
和年輕人擔心突然發生意外影響生活不同,彭金隆分析,人到了老年有三個狀態,健康的活著、生病的活著,以及被照顧的活著。
他提出「三分理論」,剛退休時大多還是健康狀態,需要的是「生活費」。退休規劃的第一要務就要準備好沒有收入時,仍有經常性的現金流。所以趁年輕時就要存錢、投資,才能讓退休時能有穩定持續的收入。
彭金隆說,要維持退休後持續有收入,可以買房子收租金、投資債券、基金等會產生息收的投資標的,甚至可能已經不太保險的養兒防老等都可以有收益。國人最愛的儲蓄險是長壽風險的保障型商品,有資產增值與資產保全的作用,只是效益比較差,沒有太多槓桿功能。
老年人生病的比率比年輕人高,要降低年老時生病時的風險,就要先準備「醫療險」,尤其是健保沒辦法照顧的部分,如住院與生活調整費用等,否則生病會吃掉原來的退休規劃,而且醫療險必須趁年輕時趕快買,否則老年時會買不到,需及早準備。
長照險 行有餘力再準備
等到處於必須被照顧的活著的狀態,此時已經不會花錢,只有被照顧的費用,如果退休生活的費用已準備好,威脅就不那麼大,可以挪過來支付被照顧的費用就足夠。
彭金隆說,大家會先退休不會先長照,所以退休準備也有優先順序,一定要先準備好生活費和醫療險,若行有餘力,資源雄厚,就可以同步準備,依財力投保殘扶險、重大傷病或長照險。
不過,台灣人最有興趣的還是長照險,彭金隆分析,因為大家對照顧成本有恐懼感,不知道未來老的時候到底要準備多少錢才能找到人照顧。若政府的長照政策更完善周全,甚至規劃出長照社會保險,就會讓民眾更能夠掌握未來的可能風險,規劃補足社會保險不足之處。
※本文授權自聯合新聞網,原文見此。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