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柯文哲為何突然鬆口角逐2024總統?沒說出口的兩個盤算

柯文哲為何突然鬆口角逐2024總統?沒說出口的兩個盤算

廖元鈴

焦點新聞

台灣民眾黨臉書

2019-12-11 16:21

台北市長柯文哲今(12/11)天接受台灣藝術台「新聞噹噹噹」專訪時,首度鬆口表示「沒意外的話會選2024」,無疑是證實近幾日蔡壁如的爆料之說。值得留意的是,為何柯文哲選擇在選戰倒數30天之際,坦言參選下屆總統大選?

2020藍綠對決儼然已成了政壇熱點,小黨為防止邊緣化、爭取政黨票,以柯文哲為首的「民眾黨」,近期就喊出「亡柯感」試圖號召挺柯不挺黨的柯粉回歸,實際與戰神黃國昌的「時代力量」相互爭取票源,搶奪立院第三勢力的舞台。

 

向來友柯的「時代力量」也因為民眾黨強勢崛起,支持度深受威脅,再加上先前黨內掀起的退黨潮,開始醞釀時力可能在此次大選泡沫化的可能,但蔡壁如的一段話,反而出現了轉機。

 

近期蔡壁如稱排不分區第四位的黃國昌「絕對不會上、不要浪費選票」,要選民將票留給民眾黨,她更是追加爆料指出,選前曾力邀黃國昌排民眾黨不分區第一位,卻遭到婉拒,直指「選後當然也就沒得談」。

 

蔡壁如的這番談話確實引來軒然大波,更多的是,反而引起選民觀感的反效果。

 

事實上,民眾黨為求成為第三大黨,近期頻頻喊出「三黨不過半」口號,試圖號召更多柯粉政黨票,但柯文哲的個人光環遲遲難以轉嫁到民眾黨的支持率,目前綜合多家民調顯示,民眾黨支持度多在8%~10%游移,能送進立委席次恐僅有4席,連民眾黨創辦人蔡壁如都難以被送進立院。

 

郭粉加持效果不大 支持度還得緊繫「柯粉」

 

不過值得留意的是,鴻海創辦人郭台銘自從初選後,有意插旗第三勢力,柯文哲的如意算盤,自然也期望郭台銘的郭粉,能因此被收歸到民眾黨的票源內。

 

但郭台銘「雞蛋不放同一個籃子」的策略,選擇民眾黨、親民黨兩黨插旗,近期親民黨不分區名單,更是安排了多位郭的親信,明顯郭台銘的重心不在民眾黨身上,前些陣子兩方陣營還透過媒體「隔空交火」,間接證實「郭柯分手」的傳聞。

 

意外的是,因為國民黨的不分區名單紛爭,使得民眾黨、親民黨的政黨支持度約略增加,也讓民眾黨更加篤定主打「柯文哲」牌,爭取剩餘的柯粉選票,因此選前倒數一個月之際,以「亡柯感」的操作,不外乎都是為了讓民眾黨初登選戰,能師出有名。

 

這時喊要選總統 其實是要拉抬民眾黨聲勢

 

實際觀察發現,以網路起家的柯文哲,自從韓國瑜聲勢崛起之後,不管是新聞量、社群聲量,都差強人意,尤其柯文哲歷經了粉專「退粉事件」後,政治明星光環褪色不少。

 

2018年Google關鍵字搜尋排行榜為例,當年度飆升最高的便是韓國瑜、柯文哲;但放眼到今(2019)年關鍵字報告,韓國瑜仍是穩列榜首,柯文哲卻慘摔十名之外,反倒是郭台銘、黃捷與謝龍介都名列榜上。

 

柯文哲固然有一定的新聞、社群聲量與關注度,卻不足以撐起「母雞帶小雞」民眾黨政治能量。

 

現在柯文哲祭出「參選2024」牌,還在鏡頭前坦言「立院只有2席,卸任後的13個月要如何撐過去」,更明確指出「但要是有8席立委,能量就比較高了」。

 

柯文哲此番談話,便是強烈連結自身的政治生涯與民眾黨的未來發展,同時也是提醒支持者,透過投「政黨票」支持民眾黨,便能為柯爭取更多的政治發展空間。

 

不難理解,不論柯文哲到底有沒有角逐2024的總統大位,這時喊出的意義,可說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對於是否減資救股價,鴻海在重大訊息說明記者會上並無正面回應。不過,十一日星期五宣布減資,隔周星期一鴻海股價開盤一度衝破九十元,漲幅超過四%,只是首季財報一出,又下跌三.三七%,收在八十六元。

 

鴻海宣布今年配發現金股利二元,與一五至一七年動輒四至五成的配發率相較,雖然今年僅約二五%,但透過減資兩成給股東每股二元現金,合計鴻海股東今年每股可從鴻海領到四元,其中一半不必繳稅,與此同時,鴻海也決議發行無擔保公司債,額度最高達二七○億元。

 

鴻海今年配息不高,主要也與其去年獲利有關。去年EPS雖有八元以上水準,但來自本業的少,多是因為處分夏普股份。

 

當公司漸漸提高現金股息,甚至全配現金股息、現金減資,代表產業成長已經趨向穩定;若再配股票,獲利追不上股本膨脹的速度,將稀釋EPS,恐不利股價。

 

另一方面,當主力客戶、手機產業等代工業務,未來的發展成長不再,鴻海適時減資,進行股本瘦身,可以提高EPS。這一次,鴻海減資幅度僅兩成,以其資本所創造的獲利能力來看,再度進行瘦身、美化獲利,並非不可能。既然如此,鴻海趁機瘦身至合宜的股本,靜心等待新產業崛起,再次發揮全球第一大EMS(電子代工)廠優勢的時刻來到,也就不令人意外。

 

減資一舉,更代表鴻海從硬體代工的本業,轉為現在的資本市場操作。過去鴻海配股以股票股利為主,反映出高科技產業成長快速,獲利遠遠大於股本成長的速度。

 

鴻海

 

往「雲移物大智網」移動 轉骨因應大環境變化

 

這幾年郭台銘開始高喊「雲、移、物、大、智、網」等過去並非電子代工廠語言的口號,企業內部亦已邁開向新產業移動的步伐。據了解,鴻海為了迎接工業物聯網、人工智慧的來臨,集團內部安排一連串的學習進修課程,但凡高階主管都必須上課,課程結束後還得通過考試評鑑。

 

確實這兩年鴻海的客戶端態勢愈趨明顯:硬體創新已經走到瓶頸,占鴻海營收五成的最大客戶蘋果,漸漸將重心從硬體轉往軟體,布局軟體生態系。從蘋果財報也可看出,服務部門的營收年增率逾三成,已經超過Macbook,成為僅次iPhone的蘋果第二大收入來源。

 

「減資提升了EPS只是其中一環,關鍵還是如何維持整體競爭力。」瑞銀證券亞太區下游硬體製造產業首席分析師謝宗文指出,台灣電子代工產業面對客戶端變化、紅色供應鏈崛起,已到了必須徹底轉骨以應變大環境的重要時刻。

 

例如從鴻海起家、切割於香港上市的連接器廠鴻騰,就是鴻海的縮影:在紅色供應鏈切入低階產品時,鴻騰已轉往高階產品的多角化開發。謝宗文提醒,比起減資,鴻海長期轉型的成效,才是未來反映股價的一大因素。

 

事件二:各領域子公司上市 集團轉型控股公司

 

若要深入探討鴻海進行減資的主因,第一是與即將在中國A股掛牌的FII密切相關。鴻海去年切割旗下十三個子公司成為FII,並到A股掛牌,FII的事業占鴻海去年三四%的營收、五二%的稅前獲利,是鴻海最具成長性、也最需要繼續投資的事業體。此次A股掛牌,擬發行十九・七億股,總金額人民幣二七二・五三億元(約新台幣一三○○億元),發行價約為人民幣十三・八三元。

 

FII順利掛牌,是鴻海集團正式轉型為控股公司的號誌。未來,鴻海集團不論營運、籌資等重心,都將交到每一家子公司身上,因此,鴻海母公司的現金需求降低了,尤其是集團主力戰艦的FII,未來若有資金需求,大可先在本益比高於台灣數倍的中國股市募集。

 

更進一步分析,鴻海控股模式成形後,未來集團子公司開枝散葉,將更呈現「兄弟爬山、各自努力」模式。透過這種運作模式,讓成立四十四年的鴻海集團,仍可維持創新與創業精神,也讓更多年輕新秀可以接手經營、磨練接班能力。

 

這次鴻海股本瘦身僅縮減兩成,但打響第一炮後,未來是否還有後續減資計畫,值得關注。

 

鴻海

▲點圖放大

延伸閱讀
鐵三角形同破局?郭董不當母雞、柯被打回原形、王慘遭邊緣化
鐵三角形同破局?郭董不當母雞、柯被打回原形、王慘遭邊緣化

2019-09-19

還原柯文哲、蔡衍明「政商一家親」的闇黑之旅
還原柯文哲、蔡衍明「政商一家親」的闇黑之旅

2019-09-12

藍綠選民都厭棄...從人氣高峰到急速墜落,柯文哲做錯了什麼?
藍綠選民都厭棄...從人氣高峰到急速墜落,柯文哲做錯了什麼?

2019-08-26

20天內狂掉10萬粉絲!從政最大危機,柯文哲做錯了什麼?
20天內狂掉10萬粉絲!從政最大危機,柯文哲做錯了什麼?

2019-08-22

柯文哲狂掉粉!曾視他為偶像的蔣月惠也脫粉:柯無自己的中心思維與立場
柯文哲狂掉粉!曾視他為偶像的蔣月惠也脫粉:柯無自己的中心思維與立場

2019-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