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美國與中國預定在台北時間今(15)日深夜或明天凌晨,在白宮簽署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已率領龐大官方代表團赴美,白宮擬邀請至少200人觀禮。
日本權威總經及產業研究機構、野村總合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辜朝明接受今周刊數位內容部專訪時預期,美中貿易戰至少還會持續好幾年,因為即使雙方達成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在關稅壁壘上暫時休兵,兩國還有更多更深的歧見有待解決。
他指出,貿易戰是否落幕已非美國總統川普一個人說了算,因為美國國務院、國防部、國會等多個華府重要政府機構都向川普施壓,不能太容易跟中國談出任何協議,這讓川普處處受限,彷彿川普以外的整個華府都槓上中國。
▲日本野村總合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辜朝明認為,貿易戰是否落幕已非川普總統一個人說了算。(圖片來源:野村總合研究所提供)
辜朝明也分析,中國經濟成長只會繼續放緩,勢必拖累未來台灣出口表現,他建議我國政府為了降低衝擊,就要趁著目前十年期政府公債殖利率不到1%的理想時機,舉債投入經濟建設,可以兼收促進台灣經濟成長與創造就業,以及不會增加未來納稅人負擔的雙重效果,而且「今天就要做,別再等下去了」。
至於在美中貿易戰下的台灣企業求生之道,他認為目前主攻中國市場的業者,未來可能面臨進不了美國市場的風險;保險做法是在美國設立據點,以防未來情勢丕變。
國會、軍方、中情局大合作 不讓川普輕放中國
為何辜朝明認為,美中貿易戰至少還會持續好幾年?
他說:「川普是個生意人,他想要很快跟中國敲定協議,問題是華盛頓的主要政府機構,包括國會、國務院、國防部、中央情報局及國家安全局等,現在對中國非常不滿,會施壓川普不能很快跟中國敲定任何協議。」
▲辜朝明認為,美中貿易戰至少將持續好幾年,圖為2019年6月川習會在日本大阪登場。(圖片來源:美國白宮臉書)
辜朝明說明,當前華府對於中國的強烈反感,來自過去30多年來美國決策圈對於中國政策的根本思維改變。
華府決策圈對於中國的政策,長期都由主張美國應該與中國深入交流、促進和平演變的交往派(engagement)主導,例如在1980年代,美國多方面幫助中國發展經濟,對抗蘇聯威脅;
到了1990年代,柯林頓總統認為讓中國富起來是好事,可以使中國更有法治、更民主、更自由,就像美國一樣,「富起來的中國就是好中國」(Rich China is good China),因此儘管當時中國的經濟狀況還不夠資格進入世界貿易組織(WTO),美國還是設法幫助中國成為WTO成員國。
交往派主導美對中政策30年 如今被反中派取代
辜朝明表示,在華府交往派的眼中,在江澤民、胡錦濤主政的時期,中國看起來確實是朝著美國希望的方向前進,沒想到在2013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上台後,發展方向完全開倒車,不僅未如交往派希望的更加法治、民主、自由,反而人權不彰、新聞自由消失、社會控制愈來愈嚴密。
他說:「絕對不要低估現在美國人覺得被中國背叛的感覺。如果你看過去40年來,美國在很多方面幫助了中國,交往派把自己的政治資本、名譽都賭了上去,換來這樣的結果。如果你是交往派,你會怎麼想?」
因此,現在在華府已經沒有交往派的聲音,只有反中派的聲音,因為反中陣營覺得,中國現在的狀況證明其想法是對的。
辜朝明也說:「以前是川普單方面對中國發動貿易戰,其他美國政府機關在後面追著他跑;現在政府機關(特別是前述五大政府機關)已經趕上來,要求川普不能輕放中國。這讓他有些不悅,有點卡在中國與華府政府機構之間。」
台廠想繼續做美國生意 最好在美設有據點
這也是辜朝明認為,即使2020年川普被國會進行中的彈劾案纏身,仍不至於影響美中貿易戰的原因,因為習近平大大改變中國發展方向後,打破了華府很多人的想法,發現中國並未更民主自由,這讓華盛頓很多人開始警覺,特別是前述的五大政府機構。
隨著美中角力已從貿易戰蔓延至科技戰,甚至把台積電等台廠都捲入,未來台灣產業在兩強相爭下應該如何突圍?
辜朝明坦言,他對於科技業及全球科技供應鏈了解不深,但他認為,若中國不改變習近平定下的發展方向,目前主要做中國市場的企業,未來可能進不了美國,甚至日本、歐洲市場。
▲辜朝明建議,台廠未來若想確保可以做美國市場的生意,最好設有美國據點,圖為2019年11月蘋果執行長庫克陪同川普總統,考察蘋果在德州的平板電腦組裝廠。(圖片來源:美國白宮臉書)
他說:「當然大家有權決定,自己要開發哪些市場,只是如果以後想做美國、日本或歐洲市場,或許現在對中國市場投入就要三思。如果你是在中國做加工出口,再賣到美國,有一天美國說不可以再賣過來,你就卡住了,所以比較保險的作法是,最好在美國設有據點,以防情勢比現在更糟糕。」
以美國企業為例,現在已有了解華府思維的美商,不想對中國市場承諾太多,怕有一天華府不准再與中國做生意。
中國經濟持續放緩 貿易戰加速製造業外移
2020年台灣面臨的另一個外在變數,就是中國經濟成長繼續放緩,而且勢必衝擊台灣、南韓、日本等鄰近國家的出口表現及整體經濟。
辜朝明指出,中國經濟本來就面臨「中等所得陷阱」(或稱中等收入陷阱,middle income trap)的問題,而突如其來的美中貿易戰讓情況更糟糕。
中等所得陷阱是世界銀行2006年提出的概念,意思是指一個國家或經濟體的人均GDP或人均所得進入中等水準後(大約是3000美元至12000美元之間),經濟開始進入停滯期,使得人力成本無法與低所得國家競爭,科技水準又無法與高所得國家競爭,因此無望擠進高所得國家之林。
▲國際貨幣基金估計,中國人均GDP才剛過1萬美元,距離其他東亞經濟體仍有相當距離。(圖片來源:國際貨幣基金官網)
國際貨幣基金(IMF)估計,2019年中國人均GDP是10100美元,台灣是24830美元,南韓是31430美元,日本則超過4萬美元。
辜朝明分析,當中國人均GDP逼近1萬美元時,由於薪資普遍升高,許多製造業想把產線外移至越南、印尼、緬甸等薪資更便宜的東南亞國家,而美中貿易戰加速了這股中國製造業外移的速度,加上在貿易戰背景下,中國民間企業的投資態度偏向保守,這些都不利中國的經濟成長。
他指出,北京已經動用財政政策及基礎建設投資來穩經濟,但財政政策有其限度,民間經濟活動又趨緩,因此中國經濟的成長速度只會更慢。
中國經濟慢下來 台日韓同受其害
辜朝明說:「如果中國經濟成長更慢,中國產品在海外又不受歡迎,勢必拖累鄰近國家對中國的出口,這些國家的經濟都會受影響,這個狀況會持續下去。中國經濟在這個區域的比重很大,如果中國慢下來,仰賴中國市場的其他國家(台灣、南韓、日本)經濟也會下滑,這些都不是好消息。」
若真如此,台灣應該如何應對?
辜朝明表示,目前十年期台灣政府公債的殖利率大約僅1%(中央銀行數據顯示,10月殖利率為0.7%),正是台灣政府發債籌資、投入基礎建設的絕佳時機。
台灣公債殖利率不到1% 政府舉債建設大好時機
他建議,我國政府要「找出台灣最聰明的人,組成獨立委員會好好研究,篩選出社會投資報酬率超過1%的項目」,如此就能以自負財源(self-financing)的方式做基礎建設投資,因為投資項目本身就在賺錢,可以用來還債,否則納稅人就得幫忙還債。
辜朝明說:「這樣做的效果是,第一可以促進台灣經濟成長,因為政府會花錢;第二是不會增加納稅人的負擔,這在公債殖利率5~6%的時候很難做,因為很難找到投資報酬率5~6%的基建項目。」
辜朝明小檔案
1954年出生於日本神戶,1967年移民美國
學歷: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政治與經濟學士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經濟碩士
經歷:紐約聯邦準備銀行經濟學家
日本野村總合研究所資深經濟學家
東京早稻田大學客座教授
現職:日本野村總合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
華府智庫戰略及國際研究中心(CSIS)資深顧問
事蹟:1995年至1997年被日本經濟新聞社評選為前100位日本經濟學家的第一名
超過十年被視為日本資本市場及金融業從業人員最信賴的經濟學家之一
曾為安倍晉三等歷任日本首相提供經濟政策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