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雙十一購物節要成功打開消費者荷包,關鍵是AI(人工智慧)。AI就像獨挑大樑的主角,與消費者的接觸、收單,到後段的倉儲、送貨無所不在。
對電商業者而言,每年雙十一都是悲喜交加的關鍵時刻,喜的是雙十一業績較平日翻倍成長,憂的是訂單如雪片般飛來,就算倉庫人員全面加班撿貨,也趕不及出貨,總是被客戶罵到臭頭。
根據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的研究數據顯示,民眾網購占比已從二○一四年十二.三%增至一八年十六.五%,每月網購金額也從一四年一八○七元提升至一八年二二○七元,成長幅度達二二%;而且調查發現,高達七一%消費者會參加今年雙十一購物節,電商莫不摩拳擦掌,搶攻消費者荷包。
積極發展AI前台
提升顧客回購率
今年為了消弭客戶等待的時間,電商業者未雨綢繆,運用AI法寶,先在前端平台針對消費者喜好,提出專屬的客製化頁面,再透過預測消費者購買行為,後端系統提前把貨品備好,力求一舉降低六○%的出庫時間。可以說,AI已成為今年電商業者搶攻消費者荷包的關鍵字,包括台灣各大電商如Yahoo奇摩、PChome、LINE等,都祭出殺手鐧。
Yahoo奇摩起跑最早,一二年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崛起時就開始研發AI技術,Yahoo奇摩電子商務產品規劃管理部副總經理藍緯民說,「那時談深度學習的人很少,我們就已經運用這項技術與平台做結合,以圖找圖、找相似、拍立購這幾個功能就像是Yahoo奇摩AI技術演進史。」
但是,使用者每次點擊網頁的情況並不相同,AI如何能抓住消費者的心,藍緯民解釋,「消費者可能是不小心點擊到A商品後立刻跳出來,也有可能看到B商品後積極比價,C商品則是已加入購物車等優惠活動時才會結帳,AI現在已經可以分析出消費者的行為模式,立即將結果推送給網站、EDM,希望能夠促動消費者購買產品。」果然,有了AI加持,Yahoo奇摩在雙十一第一天就對外宣布,購物中心與超級商城訂單,業績較去年同期成長三倍,更是平日業績的三十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