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四日,由中國主導、涵蓋全球二九%GDP的RCEP談判近尾聲,預計二○二○年初簽署協議。無法參與RCEP的台灣,將受到什麼樣的衝擊?
這是世界上人口數量最多、成員結構最多元、發展潛力最大的東亞自貿區建設取得的重大突破。」十一月四日於泰國曼谷舉行的東協(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峰會上,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預告了一個全球最大自由貿易區的誕生。它,是「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英文簡稱RCEP。
RCEP的緣起可追溯至二○一一年,當時,東協儘管已與印度、中國、日本、韓國與紐澳分別簽署了五個「東協加一」的自由貿易協定(FTA),惟體認到個別 FTA自由開放程度差異甚大,又適用不同關稅以及原產地規則,不利於亞太區域經貿活動的整合。於是,一一年二月二十六日,東協各國在緬甸內比都第十八次的經濟部長會議上提出了建立RCEP的草案,並於同年十一月邀請中國、日本等其他東協外六國參與討論。一二年十一月,各國領袖在東協峰會上宣布談判自一三年正式啟動。
美中貿易戰促談判加速
只是從一三年至一八年底,十六個成員國儘管展開逾二十回談判,在市場開放條件、智慧財產權與服務業貿易等各項關鍵領域仍存重大分歧。例如反對聲浪最大的印度,即擔心來自中國、澳洲及紐西蘭的汽車與農產品若開放大量進口,將擴大印度原已嚴重的貿易逆差。
然而,隨著美中貿易戰衝擊亞洲各主要經濟體,一度陷入膠著的RCEP談判在一九年後加快了腳步。十一月四日,在暫時排除印度後,其餘十五國宣布結束全部文本談判以及實質上所有市場准入談判,並將於二○二○年正式簽署協議。
- 市場准入:指一國允許外國的貨物、勞務與資本參與國內市場的程度。
偏偏,這個涵蓋了全球三成人口、二九%GDP(國內生產毛額)和四分之一以上貿易額的協議,卻不包含台灣;更甚者,翻開一八年RCEP成員國與台灣的貿易統計數據可發現,RCEP占台灣對外出口總額比重高達六成,對外投資額比重更上看七成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