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走了30年的西進政策,在此次貿易戰中逐漸回流,
文創、餐飲等品牌不僅東進日本,在台灣本地也逐步走向上進與自信。
自一九八九年以來,儘管台灣政學各界聲嘶力竭地呼籲產業升級聲浪不斷,但三十年來,企業「一路向西」浪潮卻絡繹不絕。直到二○一九年美中對抗世局大變,台灣產業才開始認真投入創新加值新路線。成本取勝的台商,這回未能進入鮭魚返鄉潮中,而是轉往越南、印尼;六、七千億元台幣的返台投資潮,多為「高值創造」台商。
三十年來,台灣產業主流價值首度由Cost down(成本降低)轉向Value up(價值創造)。無可諱言,這個勢頭轉向,更多原因是受美中對抗的世潮影響,而較少出於台灣產業本身內在的創新意志。
台灣產業大局與大潮如此,其中一小塊在華人社區極具競爭優勢的生活產業「黑潮」,也見大轉彎浪頭。其間可先觀察到不少徵象:日本男性生活雜誌《BRUTUS》,一期台灣專刊在日本兩周暢賣八萬本,且一再二刷、三刷,專題深度介紹台灣文創產業品牌小店與文青獨立書店的專書陸續在日本出版,台風在日本儼然「風生水起」成新潮。
今年九月二十七日,台灣生活產業旗艦通路誠品生活,以航母之姿提攜眾多台灣生活產業品牌,富錦樹、郭元益、王德傳等,在東京日本橋開張。日本橋從德川時代歷來是江戶城商業的發源核心,迄今還是日本央行、三越、高島屋總店所在,以及通往全日本五大國道起點。一九八九年創立於台灣的誠品書店,在啟發了日本蔦屋書店店型之後,終於也在創立三十年後,仰攻進入日本百貨服務業的地盤,立旗揚名、比肩競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