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IMF對台灣壽險業發出警訊,指出台灣壽險業資本緩衝不足,恐有巨大風險。然而,金管會隨後也表示「已有所準備」,台灣壽險業目前面臨的現況,究竟為何?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十月上旬發布最新版全球金融穩定報告,報告以「長期低利率環境(Lower for longer)」為標題,提醒金融市場在低利環境下將面臨的風險。而在總計九十二頁的報告中,IMF特別用了四.五頁的篇幅、搭配八個統計圖表,說明台灣壽險業已然置身相當程度的風險之中。
壽險業「匯率錯置風險」
海外投資占總資產高達七成
「IMF可能有點危言聳聽,」這是報告出爐後,金管會的對外第一回應;但當本刊進一步詢問,金管會保險局人員坦言,「報告中所有關於台灣的數據與內容都沒有錯誤、都是事實。」那麼,掌握國內壽險業正確數據的IMF,究竟有沒有刻意「危言聳聽」?壽險業的風險,是否真的亮起了值得被IMF大書特書的紅色警戒?
先看看IMF到底是在擔心什麼?緊扣著「長期低利率環境」的主軸,報告認定,在長期低利下,缺乏國內投資機會的台灣壽險業者,近年大舉買進美國債券,由於業者未來必須給付的保單多屬於台幣保單,因此「資產以美元為主、負債以台幣為主」的壽險業,存在高度的「貨幣匯率錯置風險」,IMF以海外投資占整體資產比率為指標,台灣高達近七成。
在此同時,IMF認定業者吸收風險的能力,卻又明顯不足。報告以「淨值占整體資產比率」、也就是所謂的「淨值比」為指標,認為台灣壽險業整體的四%水準,遠遠落後日本、韓國等亞洲鄰國的八%以上表現。也就是說,依據去年底的數據,國內壽險業既是身處較嚴峻的美元匯率風險,且吸收風險的能力也令IMF感到憂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