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負利率債券規模飛速膨脹,不斷刷新歷史新高。如此違反經濟學原理的情況,引起全球關注,也造成投資決策更加困難。除此之外,負利率現象的背後,隱藏的是不容忽視的經濟危機。
全球負利率債券於今年九月達到高峰後,開始回落,令人不禁稍有安慰,是否負利率的情況將好轉呢?實際上恐怕不是如此樂觀。今天下午,2019北威秋季論壇上,北威董事總經理劉憶如以中美貿易戰做為比喻,「負利率就像當前的貿易戰,可能會有所暫緩,但長期趨勢卻毫無改變。」近期負利率的緩解,就像是中場休息,未來的世界仍是負利率當道。
不過,即使是在負利率的高峰期,也不是每個國家都是負利率。負利率大多集中在歐洲國家,亞洲國家雖然長期面臨低利率環境,例如台灣,但利率仍為正值。劉憶如以此做為對比,比較了歐亞不同環境下的情況,「也因此,在亞洲國家,我們很難感受到負利率的衝擊。但若是身在歐洲,負利率環繞下會有更直觀的影響。」
全球各國進入負利率的時程不同,卻也會帶來嚴重後果。劉憶如表示,下一波將面臨的,就是利率震盪。「因為利率會影響資金流動,這也是川普不斷對聯準會施壓,要求降息使美元走弱的原因。」但是,降息卻會引伸出另一個問題。當利率降至零點,甚至是負值時,若經濟衰退再次來臨,我們該如何應對?
▲劉憶如指出,亞洲國家很難感受到負利率的衝擊。但若身在歐洲,負利率環繞下會有更直觀的影響。
相較於歐洲,美國的情況或許沒那麼嚴峻。「美國在前幾年經濟復甦時,就開始啟動升息。雖然如今美國利率仍在低位,但的確比歐洲擁有更多應付經濟衰退的籌碼」,劉憶如解釋。在經濟衰退時,各國央行往往會以降息或是寬鬆貨幣政策,向市場注入大量資金,挽救蕭條的經濟。這一措施在過去屢次被施行,最近的一次即是2008年金融海嘯後,美國聯準會迅速降息,並出台寬鬆政策,刺激經濟回暖。
貨幣政策所加劇的貧富差距,更是會動搖國本的問題,所幸眾人在近年已逐步意識到其嚴重性。劉憶如以日前剛出爐的諾貝爾獎為例,「諾貝爾獎歷來都是反應當下社會最關注的問題,過去可能是氣候變遷,但今年諾貝爾經濟獎三位得主,卻是研究貧窮問題。」
雖然負利率會造成如此困境,但事實上各國政府已經是左右為難。劉憶如解釋,「政府若不希望依賴貨幣政策刺激經濟,就只能使用財政政策。問題是,當政府沒有錢時,舉債勢必依靠大量印鈔,這還是走回了貨幣政策的老路」。
在負利率環境下,卻仍然有受益者,就是發債者。在這樣違反經濟學理論的情況,借貸方成為最大贏家,他們能以極低的成本獲得資金。相反地,受害的是小額存款的一般大眾,以及出借資金的投資人。無論是在銀行存款,或是借出資金,不僅無法得到絲毫利息,甚至還要給予借貸方利息。
聽起來極為荒謬的景象,卻是現今社會的真實寫照。在負利率環境下,如何保全自己資產價值,進而獲利,成了更為艱深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