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年,二度參選總統的蔡英文,在「安心居住政策」中強調「房市治理」的重要性,要以市場資訊健全化、市場活動制度化、稅制合理化為方向,落實實價登錄機制,避免市場炒作與扭曲。
蔡英文本人雖未詳細解釋「落實實價登錄機制」的具體內容,但民進黨執政後,內政部即著手研擬「實價登錄二.○」方案。一八年五月,行政院院會將這套「精進實價登錄制度之法源基礎……有助健全不動產市場發展,落實居住正義」的修法草案,送立法院審議。
根據行政院提供的修法說明文件,實價登錄二.○共有「登錄責任回歸買賣雙方」、「門牌地號完整揭露」、「預售屋即時登錄」、「查核權入法」、「屢不改正加重處罰」共五大改革措施;但完全沒有涉及蔡英文一一年率先主張的「實價課稅」。
儘管未涉及課稅,但在專家的眼中,實價登錄二.○對消費者仍有積極意義。
改革:內政部版仍課不到稅
「預售屋即時登錄」是重中之重
政大地政系特聘教授張金鶚指出,目前對一般民眾揭露的實價登錄資訊,僅能以三十號門牌為區段進行查詢,但即使是同一條巷弄,個別建物成交價也常有差異,非專業仲介的消費者,很難從這樣的區段均價中,了解房價行情;再加上英、美、澳洲、香港等,都詳細揭露門牌,台灣也應比照辦理。

▲點選圖片放大
「預售屋即時登錄是居住正義的重中之重。」OURs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執行長彭揚凱分析,現行預售屋實價登錄規定是建案「完銷後」三十日內必須登錄,但一起建案銷售期可能長達兩到三年,揭露時的「實價」可能是預售時的高點,而非當下行情;再加上建商經常藉炒作銷售進度帶動買氣,這些背離市場行情的成交價與銷售進度,會產生帶動周邊區域房價上漲的效果,必須加以管制。
彭揚凱舉例,今年六月,金管會就曾因遠雄人壽投資的建案,新莊「遠雄國匯」只賣了十多戶,不符合《保險法》規定的保險業者投資不動產應「即時利用並有收益」,開罰一百萬元,可見預售屋實際銷售速度經常不如業者宣稱的樂觀。
對於預售屋買賣即時登錄,有建商認為預售屋「紅單」(購屋預約單)只是「號碼牌」概念,所有者尚未真正擁有房屋產權;因此消費者可隨時與建商解約,甚至將紅單轉手給他人,若每一筆預售屋預約單交易都必須登錄,反而將提供不肖業者假轉賣哄抬價格的空間。

▲因為金管會裁罰遠雄人壽,才讓遠雄國匯兩百戶只賣30戶的實況曝光,這是台灣消費者第一次得知建案銷售狀況。
(攝影/劉咸昌)
亂象:七年來「作價」頻傳
買賣方聯手報高登錄價格 誤導民眾
但就算預售屋交易價格即時登錄需要配套,政府也可以先設置系統,要求建商即時登錄銷售進度。張金鶚就認為,將實際售出比率、哪一層樓還有尚未售出物件全面透明化,可避免消費者因缺乏參考資訊,被業者以「已經賣掉九成」、「這是最後一戶」等話術影響,而草率簽下契約。
想透過實價登錄,讓消費者不再因資訊不對稱而吃虧,前提就是登錄的資訊必須正確、具參考性。然而,實價登錄實施七年多以來,「作價」傳聞始終不斷。
「買賣方聯手報高登錄價格,是很常見的情形。」一位資深房地產仲介分析,早年房市熱絡時,常有投資客製作高價假合約,希望從銀行取得較多貸款,降低資金壓力;房屋交易採「房地合一課稅」後,登錄時刻意報高價格的狀況依舊有增無減,因為房屋未來轉手的課稅基準是賣出價格減去持有成本,「現在把持有成本報高,未來賣屋可能可以少繳點稅,為什麼不做?」
該仲介坦言,業界也不時耳聞,小型建商對特定建案全面性報高成交價格、大型建設公司經營者以天價購買自家建案,再把「左手賣右手」的交易價格登錄供人參考,一般民眾查詢實價登錄,可能反遭誤導,「登錄時把價格報高,對當下所有人都有利,只有下一批買家可能因此受害。」
近期被認為最具指標性的疑似「左手賣右手」案例,是位於台北市信義區的豪宅「陶朱隱園」,七月間落成後第一筆過戶交易,就是由投資興建的亞太工商聯法人代表承耀股份有限公司,以總價逾十八億元取得產權,業界解讀,這筆交易是建商對物件設下「定錨價」。
為確保實價登錄資訊正確性,實價登錄二.○的查核權入法,就授權地方政府可以向買賣雙方、不動產經紀人、金融機構索取交易相關文件,並增加登載不實罰則,杜絕藉實價登錄哄抬房價的現象。
儘管實價登錄二.○內容頗受各界肯定,但這套法案送到立法院後,整整一年沒有任何動靜;在關注居住正義的民間團體不斷催促下,立法院內政委員會才終於在今年五月進行審查。只不過委員會審查的,不是行政院送來的「三合一」法案,而是民進黨立委張宏陸等十八人聯名提出的《平均地權條例》。
轉彎:立委版比官方保守?
僅修正「登錄責任回歸買賣雙方」
由於張宏陸版《平均地權條例》內容,僅有「登錄責任回歸買賣雙方」一項,在審查會上當場遭時代力量立委黃國昌批評「玩假的」,質疑行政院放著自己的版本不管,反而通過個別立委提案,是「建商希望看到」的情況。但因民進黨在國會占有席次優勢,在七月臨時會完成三讀的實價登錄二.○,終究是刪除許多重要元素的張宏陸版本。
「政府推動實價登錄二.○的過程中,遇到了非常強大的壓力和阻力,最後基於『沒爭議部分先處理』的考量,才由我提了另一個案子。」張宏陸接受《今周刊》訪問時坦言,他是與內政部、行政院都達成默契,才提出修法版本。
至於「壓力和阻力」的來源是什麼,張宏陸不願多談,僅強調:「行政院提的方案是一百分,但如果一直堅持在那邊,會一事無成。我們完全支持實價登錄二.○和居住正義,現在只是先往前走一步,未來再繼續往理想的目標邁進,不代表我們退讓。」
「(臨時會通過的)實價登錄,沒有大家想像的那麼糟,我們未來還是繼續往前走。這次修法溝通過程中,中南部的反彈力量特別強大,還擴大到個資隱私問題,所以我們決定『讓子彈飛一會』。這件事情不是不能強硬處理,但有需要這麼急嗎?」內政部政務次長花敬群與張宏陸口徑一致,強調民進黨政府在居住正義價值上並未退讓。
但這樣的說法,民間團體並不買單。
崔媽媽基金會執行長呂秉怡直言,過去有關居住正義的法案,都是立委提的版本較進步,但官方態度保守;這次卻是內政部自己提出一套民間力挺的法案,卻在立法院被「搓掉」,她懷疑政府是在「市場力量」下妥協。
彭揚凱也認為,去年行政院送出實價登錄二.○版本時,確實有認真想執行改革,是因民進黨在九合一選舉中慘敗、憂心建商力量在下一次選舉反撲,才又縮手,「推給社會沒有共識,是最廉價的說法。」他斬釘截鐵說,實價登錄二.○版就此夭折了,「這個會期不審,拖到下屆,法案就自動撤銷。」
「對於打擊投機行為,加重囤積與炒作不動產的稅負與責任,追求社會經濟的正義,政府責無旁貸……。」這是民進黨「十年政綱」中,關於住宅政策的核心理念。但執政將近四年,蔡英文在落實實價登錄,讓稅制公平、房價合理這項承諾上,顯然交出一張待改進的成績單,需要拿出進一步的實質作為。

▲點選圖片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