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的武打電影、漂亮的服飾,這些我們習以為常的「日常」,80%充斥著視覺化的資訊,但台灣人口結構面臨高齡化,疾病、老化導致高齡弱視者逐漸增加,3C世代人手一機的現象,大大增加了眼疾高風險罹患率。
對於視障或高齡者來說,視覺感官上的缺失導致「文化權利」的受限;國外發展「口述影像」已行之有年,視障者可跨越感官限制「聽見」當紅的影視作品,反觀國內推動「口述影像」落後數十年,成為文化平權上的死角。
什麼是「口述影像」?
口述影像,又稱視障口述影像服務,簡單來說就是利用口語或文字描述的方式,在不干擾節目或作品的聲音訊息或對白,將影片中的視覺成分,如空間布景、場景、人物表情、動作等加以解釋與描述,而電視、電影、戲劇、博物館是最常見的應用範圍。
以電影為例,正當旁邊的人興奮著討論觀後感的時候,視障者只能默默在一旁羨慕、從別人聊天談話中的情節,拼湊著腦海裡靜坐在電影院裡聽到的對白,從中描繪故事的輪廓;有了「口述影像」也還給了視障朋友「想像權」,讓他們也能和普羅大眾在電影院裡欣賞,並和身邊的分享自己的觀影心得。
台灣口述影像現況
▲《海角七號》口述影像示範片段(影片來源:口述影像發展協會)
台灣是華語圈最早出現口述影像正式服務的地區,文化部於2017年辦理超過300小時的課程實習,系統性的培育國內口述影像撰稿、編審和視障審聽人才,像是熱門電影《海角七號》、《女朋友‧男朋友》、電視劇《公主與王子》以及6集植劇場的《荼蘼》等影片,都已成首批示範性的影視節目口述影像版。
文化平權「視」界的困境
雖然文化部2017祭出口述影像人才培訓計畫,但依據專家估算實際投入工作者恐只有一成,極少數是「專職」,成為國內口述影像產值與量不如歐美的原因之一。
口述影像最早發展於1970年代的美國舊金山的碩士論文主題,1980年開始提供相關服務,至今英、美兩國皆已發展相關成熟的產業,並在大學設置相關學程;熱門影音平台Netflix,在大多數上架的原創影片、特定節目也有口述的服務,甚至結合多種3C產品,讓視障朋友享有多元的觀影管道。
▲美國影音平台Netflix(圖片來源:Netflix)
反觀台灣人才匱乏、供大於求,不少本土口述影像是由作家或配音公司執行,成品良莠不齊。而NCC官員也透露,視障者市場小,不少從業者直言口述節目「做一集、賠一集」,雖然今年首度編列300萬專款補助,卻因生產能量有限,近八成經費無人申請。
電影不是用眼而是用「心」
▲觀眾戴上眼罩體驗口述影像(圖片來源:文化部)
2016香港國際電影節首次增設了口述影像的電影場次,電影開場前,香港盲人輔導會訊息無障礙中心經理、本地口述影像發起人之一陳麗怡曾表示:「電影節曾經與我們無關,但現在終於也是我們的盛事了。」
「口述電影不是就像廣播劇」、「聽廣播劇不就好了」曾有民眾對口述電影提出這樣的疑問。但本身是視障人是的陳麗怡,也詢問身旁視障友人表示「體驗完全不同」,因為在這重視覺畫面的現代,廣播劇已經漸漸萎縮,甚至稀少,而且大多以對白為主;再者,口述影像是透過真實影像畫面來描述環境,所能帶給「聽眾」更多豐富的想像。
視障朋友藉著口述影像欣賞電影,從中探究劇情、導演的拍攝手法、劇本描繪手法,電影不僅不再是個遙不可及、遠距離的作品,透過口述也發現原來電影不是用「眼」,而是要用「心」才能參透作品所要傳達的含意。
現有欣賞口述影視作品管道
一、公視人生劇展:口述者聲音表情豐富、口齒清晰,透過精細撰寫的腳本,目前已逾50部口述影片放在YOUTUBE頻道上供人點閱,然現階段僅「人生劇展」影片提供此版本。
二、北市圖書館啟明分館:「用心看電影」活動舉辦超過10年,逾500部豐富的館藏供視障者下載的電影,且每週都會有新片上架;較為特殊的是,所口述的電影會加上口述者個人賞析,和正規口述電影些微不同。
三、府中十五聽:為新北市紀錄片放映院,近年推出「視界電影院」專門為視障朋友提供觀影服務,電影放映時由專業的配音員「現場」口述,讓觀影多了真實深刻的臨場感。
四、淡江語音隨身助理:100多部口述電影均由大陸製作,其中包含陸片、港片、外語片,其中外語片還重新以中文配音,種類多元。
近期則有電視媒體『台灣電視股份有限公司』,邀請中華民國口述影像發展協會指導,針對《玫瑰玫瑰我愛你》等4部經典文學影視作品,製作口述版影像,讓視障者也能跨越限制享有文學饗宴的權利。
▲《玫瑰玫瑰我愛你》口述影像版預告(影片來源:台視youtube官方頻道)
現在,何不讓我們一起閉上眼睛,試著欣賞一下文化部示範性的口述影像作品—電影《我的蛋男情人》
▲《我的蛋男情人》口述影像示範片段(影片來源:口述影像發展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