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麼樣的投資,能比投資孩童教育來得有成效?而且還是投資一群偏鄉的遲緩發展兒!為解決早期療育難以深入偏鄉的困難,科技部引領的「科技突圍專案」研究出四大解方,讓現在挹注在早期療育的1元,就可在未來節省3元的特殊教育成本,造福上萬個遲緩兒家庭、減輕社會負擔。
依據衛福部最新107年度的「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服務個案通報概況」顯示,每年通報疑似發展遲緩兒約有2萬多名,發展遲緩兒的教育不能等,但偏鄉地區的慢飛兒卻常面臨到因路途遙遠,導致資源匱乏、專業團隊人力不足的問題。
現任台灣公益社會實踐協會秘書長的蔡美燕分享到,一對台東的小兄弟就有明顯對比,「弟弟還沒接受早療前,連喝水都沒辦法,接受早療超過18個月,現在連自己動手吃飯都沒問題;但哥哥沒有接受到早療,差別就出來了,弟弟會走路,但哥哥到現在還不會走路...」
為改善遲緩兒面臨的困境,科技部的「科技突圍專案」,提出四大解方。
當務之急,即是建置「跨領域早療專業整合平台」,讓專業團隊、家長都能便利地透過數位平台交流資訊,尤其解決偏鄉路途遙遠問題,更加即時性的資訊整合,讓遇到狀況的家長,不再擔憂。
對於發展遲緩兒來說,愈早期介入,愈能大幅改善,因此才會有「投入早期療育的1元,就可節省未來3元的特殊教育成本」的說法;因此,為了及時評估孩子狀況,「開發遠距早療數位評估系統」顯得非常重要,好處是個人穿戴裝置、影像收集等科技工具,都可成為協助評估的工具,進一步有效累積評估資料庫,更加精準化判斷遲緩兒情況。
然而,專業團隊的早期介入只是一部份,更重要的正是遲緩兒的生長環境,「開發早療數位教育輔助及培訓課程」可增進家長與專業團隊的配合默契,讓孩童在自然環境中進行療育。
時常提到的「在遊戲中學習」也成了偏鄉早期療育的解方之一,透過開發「早期療育訓練遠距體感遊戲」,來幫助發展遲緩兒童,學習日常重要基礎能力。像是喝水、站立,就可透過體感遊戲方式,讓孩子一步步成長;換言之,這項解方也能結合雲端運算系統,提供療育成果的數據,進一步優化遊戲。
對於早期介入的第一線工作者、遲緩兒的家長來說,這4大解方確實是提供了最為便捷、創新的解決方案,倘若真能透過導入資訊化的工具進入早療教育,無疑地可以幫這些遲緩兒家庭大幅降低負擔,更解決專業人才不足的問題,可說是替偏鄉弱勢孩童打開一道希望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