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兩年多,華碩健康公司從智慧醫療領域的後起之秀,到成為歐盟大計畫的要角,將台灣的製造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
一家成立不到兩年的台灣公司,去年卻爭取到與歐盟合作的智慧醫療大案子,與6個國家、11個團隊共同合作;今年,還將受邀加入一個更大規模的歐盟智慧醫療計畫,堪稱台灣之光。為何它能受到歐盟如此青睞?
唯一的台灣廠商 加入醫療物聯網試點計畫
「這是一個正在進行中的計畫,我們被Maria Professor(瑪莉雅教授)加進去(這個計畫)。」華碩雲端旗下子公司—華碩健康公司總經理吳漢章接受《財訊》專訪時透露,在西班牙馬德里理工大學生物工程學教授瑪莉雅的牽線之下,華碩健康於今年初再加入一個超大規模的歐盟智慧醫療計畫—Active Age,專注於銀髮族的數位健康,成為唯一受邀加入的台灣廠商。
這並不是華碩唯一參與的歐盟智慧醫療大計畫,其實早在去年,華碩健康就是唯一加入歐盟創新智慧醫護計畫PULSE的台灣公司。
這是一個源於歐盟最新一期的科研架構計畫Horizon2020(展望2020年),為歐盟科研架構計畫第7期的延伸,總經費近800億歐元,目的在整合歐盟各國的科研資源,促進科技創新,推動經濟成長,增加就業,堪稱是歐盟近年重大發展計畫之一。PULSE計畫有6個國家、11個團隊合作;而Active Age將會是一個比PULSE計畫更大的計畫,會有更多的國家參與。
瑪莉雅正是去年華碩健康所參與的PULSE計畫的總主持人,因為她的極力推薦,讓華碩健康於今年也受邀加入Active Age計畫。
在Active Age計畫中,雖然目前無法揭露太多細節,但可以確定的是,最終會發展出一個社區醫療物聯網的試點計畫,透過社區居民室內定位系統,讓長者在自己熟悉的居住環境中,營造出安心且與社會有連結的生活模式。
合作過PULSE計畫後,瑪莉雅對華碩健康高度肯定。「6月時,台灣經濟部技術處有一個代表團到西班牙參訪,瑪莉雅就跟我們用Skype做視訊會議,向代表團的人介紹華碩健康過去在PULSE計畫時,在智慧醫療方面帶給他們的幫助。」吳漢章很自信地說,在PULSE計畫中,華碩健康加入所開發的OmniCare醫療物聯網平台、AI虛擬照護助理與醫療數據整合技術,提供許多創新的應用和多樣化的醫材設備。
雖然有重量級人士加持,但當初要獲得歐盟信任加入PULSE計畫,中間也歷經了一些波折。
3大強項打通關 華碩主動出擊闖歐盟
華碩健康是華碩旗下負責雲端服務的子公司華碩雲端,2016年底獨立出負責醫療領域的子公司,市場定位為醫療AIoT(人工智慧物聯網)服務供應商,藉由華碩雲端旗下的華碩雲端數據平台,發展出醫療大數據方案與醫療物聯網產品。
然而,在成立之初,華碩健康在國際醫療舞台還沒沒無名,直到1年後有1個大機會找上門。「是衛福部帶來的機會。」吳漢章回想當初,因為衛福部定期會與很多國家交流,聽到有這個機會,就引薦給華碩健康。
2017年衛服部國建署副署長游麗惠赴西班牙參加國際護理大會時,順道拜訪瑪莉雅,當時瑪莉雅提出包含正在進行的PULSE等諸多大計畫,游麗惠指出,「返國後思考,這是擁有科技與製造優勢的台商進軍國際舞台的大好機會,引薦在雲端與智慧醫療技術已有所基礎的華碩健康加入。」
但是剛開始,PULSE計畫主持團隊對於華碩要跨足醫療領域仍存在諸多質疑。因此,吳漢章的最大挑戰就是要主動出擊,告訴主持團隊華碩健康的實力,讓他們相信華碩健康有加入計畫的實力。「我們後來提出的3點能力,終於讓計畫主持團隊埋單!」
第一就是Open Data(開放式數據)。例如藉由快速健康照護互通資源形式,建立健康紀錄或病歷資料,透過更有用的學習分析資料庫,推動更多運用人工智慧的醫療技術發展。
第二,華碩健康把新開發的智慧醫療用穿戴裝置方案,秀給他們看,這是台灣最擅長的優勢——整合力,也就是把軟硬體整合,讓穿戴式裝置的數據可以整合回醫院的系統分析與監控。
原本,計畫就有規畫使用智慧醫療用的穿戴式裝置,不過受限於整合、資源,決定只找一家廠商合作;而華碩健康加入後,也找了Garmin等台灣品牌加入,並把零散的物聯網資源,整合成比較容易使用的方案,讓醫院的醫護人員操作更便利,「他們很快就感覺到我們的價值。」吳漢章自豪地說,合作過程中可以感覺到,他們認為跟台灣公司合作是一個不錯的經驗。
▲華碩的智能健康量測手錶,可將監測人體的數據回傳到醫院系統。(圖/財訊雙週刊資料室)
第三就是新的科技創新性,如對談機器人、人工智慧相關的創新帶進來。」例如未來華碩的AI NURSE融入到Zenbo機器人,可以規畫當作病房的陪伴機器人,也可以當作門診看診區的衛教服務機器人,也可以服務社區民眾量測血壓,結合雲端人工數據分析健康趨勢。
透過前進歐盟,也讓華碩健康看到在智慧醫療的另一大商機—尋求數位化轉型的藥廠。現今,國際大藥廠為提高本身及產品的附加價值,銷售更多藥品提高業績,以及找到更多臨床實驗的病患,也面臨數位轉型的壓力;因此紛紛在公司內部設有數位健康部門,進行大數據研究、研發治療疾病的藥品、針對特定疾病尋求非用藥的新照護方法等。
大數據有新商機 協助國際藥廠數位化轉型
嗅到這股商機,華碩健康也積極與國際藥廠合作,共同探索如新的糖尿病照護方法、醫療大數據如何幫助藥品研發等,成為這些國際藥廠在數位化轉型的合作夥伴。
之前,華碩健康與瑞士藥廠Clinerion的合作,就是在15個國家、90家醫院建立起patient network(病患網路),解決藥廠尋找臨床實驗病患的問題。
因為醫院不能販售病患數據,數據也無法離開醫院,因此華碩健康建立一套採用原生於歐盟計畫的處理醫療數據交換的機制patient network,讓藥廠可以透過這個機制查詢大數據資料,找到哪1家醫院什麼樣的疾病醫療做得好,從中找到合適的臨床實驗病患;但這樣的資料既不會違反個資法,也不會被從醫院帶出來。
如今,華碩健康在歐盟成為台灣之光。吳漢章肯定地說,一開始就逼華碩健康走向國際舞台,路會比較寬廣,把台灣的優勢黏著到全球產業鏈,共享智慧醫療的大商機。
(本文節自財訊590期,詳全文)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