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會9月12日通過廢止印花稅法,娛樂稅是否應廢除也同樣引起討論。中華民國高爾夫球場事業協進會12日舉辦「廢除娛樂稅研討會」,與會代表會後並簽署「全面廢除娛樂稅聯合聲明書」,將遞交立法院與行政院相關單位,呼籲小英政府將「一頭牛扒兩層皮」的娛樂稅檢討廢除,還稅於民,擴大產業興利、促進經濟發展。
「廢除娛樂稅研討會」出席者包括中華民國高爾夫球場事業協進會理事長蘇慶琅、揚昇球場總裁許典雅、美麗華球場董事長黃世杰、中華民國台灣商用電子遊戲機產業協會秘書長盧慧玲、中華民國自動販賣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輔導理事長彭清和、華僑大舞廳董事長、中華民國高爾夫球場事業協進各球場代表,以及立委江永昌辦公室主任劉淑玲、立委林為洲助理吳孟桓等,現場討論熱烈。
下場打球還要繳稅 娛樂稅到底娛樂了誰?
「打高爾夫球者下場打球卻要繳娛樂稅,是誰娛樂了誰?」推動廢除娛樂稅長達20年的許典雅有感而發地說。娛樂稅是民國31年政府為禁奢而提出的「寓禁於徵」特別稅,但時至今日,看演出、電影、球賽,乃至於已列入亞奧運的高爾夫運動等,還被視為奢侈活動而課徵娛樂稅,如今娛樂稅已不合時宜,且阻礙了整體經濟發展。
許典雅說,早在多年前保齡球、撞球消費都已免課娛樂稅,目前僅高爾夫球這項運動要繳娛樂稅,既不公平也不合理,但多年來每次討論廢除娛樂稅,總會出現「娛樂稅是地方稅不能廢除」的聲音。
中華民國高爾夫球場事業協進會理事長蘇慶琅表示,民國96年立法院刪除撞球場與保齡球館課徵娛樂稅,並要求財政部1年內全面廢除娛樂稅,但政府推辭娛樂稅是地方稅,需能源稅開徵補實才會檢討廢除,但這一拖又是12年過去毫無下文。
103年,時任財政部長劉憶如曾允諾當年9月檢討預算,全面廢除娛樂稅,但後來劉憶如突然下台也不了了之。今年上半年,高爾夫球協進會又和政務委員張景森進一步研討,張景森也認同廢除娛樂稅,建議由相關業者邀請立委提案推動,才能事半功倍。
根據統計,國內高爾夫擊球人口約88萬人,每年娛樂稅收約17億元上下,其中高爾夫約貢獻3.5億元,原本是娛樂稅繳稅大戶,但近年來夾娃娃機崛起,成為娛樂稅重要稅收來源,以今年上半年來說,娛樂稅收入9億元,第一名為KTV業者繳稅1.9億元,夾娃娃機1.8億元。
許典雅說,高爾夫球場只是代收娛樂稅繳給地方政府,這些錢也沒有進入球場口袋,但對於客戶來說就是一筆額外支出。
30年關掉3成球場 高爾夫球場收益日漸成困難
本身也是關西立益高爾夫球場董事長的蘇慶琅分析,現在經營高爾夫球場,想靠擊球收入賺錢非常困難,最主要有3個關鍵,第一,草坪管理、園藝農藝球場維護費用逐漸增高,導致成本提升;第二,國內擊球人口高齡化、年輕族群成長有限;第三,低價球場競爭等多重因素,從1989年全盛時期有89家高爾夫球場,至今只剩下61家,萎縮3成以上。
根據娛樂稅法規定,地方政府得以課徵娛樂稅,稅率自零至20%,因此各地方政府稅率並不相同,但以全台球場密度最高的新竹縣關西鎮為例,來自地方4座高爾夫球場的10%娛樂稅收近5000萬元,占歲入比重高達15‧2%,不但是娛樂稅收第一名鄉鎮,也是該公所不折不扣的衣食父母。
中華民國電影戲劇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秘書長宋文卿表示,她也贊同電影票廢除娛樂稅,因為電影是文化事業,如果文化部鼓勵藝文產業發展,又要課娛樂稅明顯不合理。
SEGA台灣世雅育樂董事長室室長代理林弘道則指出,以遊戲機來說,除了販賣卡片,也兼具教育功能,他們曾向經濟部反映過,但得到的回應是遊戲卡片是隨機抽中,有射倖性質(就是合同當事人一方支付的代價所獲得的只是一個機會)因而被打回票。
中華民國高爾夫球場事業協進會秘書長鍾文貴說,台灣目前營運的球場共有61家,由於擊球人口逐年萎縮,多數球場經營狀況都撐得很辛苦,放眼其他國家並未對高爾夫球課徵娛樂稅,有些國家頂多是以特別稅課徵,台灣若要與國際接軌,應有全面檢討娛樂稅法的必要性。
台灣高爾夫球場家數變化
年代 |
1945年 |
1980年 |
1989年 |
2019年 |
球場家數 |
7 |
26 |
82 |
61 |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高爾夫球場事業協進會
▲攝影/梁任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