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制裁華為禁售令,箭在弦上,蓄而不發。十一月十九日是否能再次展延,或正式生效,成為電子股業績與股價未來幾個月最大的變數。
華為禁售令一方面可能對台灣供應鏈造成砍單的殺傷力,但與此同時,中國政府推動供應鏈「去美國化」,也為台廠迎來轉單商機。加上,華為供應鏈相關個股往往也搭上時下最夯的5G題材,如何在多空並陳下趨吉避凶,是目前電子股投資人最重要的課題之一。
華為禁售令在今年五月十五日首次祭出後,儘管五月二十日,美國馬上宣布延緩九十天實施,但華為隨即對重要的零組件拉高庫存,以因應川普晴雨不定的決策風格,造成華為相關供應鏈從第二季起呈現「淡季不淡」,進入第三季,營收成長動能持續不墜。
「去美國化」將成趨勢
聯發科拿下中低階手機晶片訂單
永誠國際投顧總監陳威良指出,無論禁售令是否再延期或解除,包含華為在內的中國廠商,調整供應商、加快腳步「去美國化」已是不可逆的趨勢。因此,應該用中長線角度,篩選出受惠於這股趨勢的供應鏈標的,等待其受中美貿易戰消息面惡化、股價拉回時,伺機進場。
華為去年採購金額高達七○○億美元,其中,晶片採購就高達二一○億美元。而美國一直是華為最重要的晶片採購來源國,從高通的手機晶片、英特爾的電腦與伺服器晶片、美光的記憶體晶片、賽靈思(Xilinx)的可程式邏輯晶片、德州儀器的電源管理晶片,思佳訊(Skyworks)與科沃(Qorvo)的功率晶片等,華為均是各業者的大買家。
上述美商所製造的晶片技術門檻極高,台廠能取代的不多。但目前較明朗的是,聯發科有機會取代高通,成為華為中低階手機微處理器晶片的供應商。聯發科轉投資的絡達與唯捷創芯(Vanchip),在扮演華為PA晶片供應鏈的角色正逐漸吃重。電源管理晶片廠矽力-KY、聯發科旗下的立錡、快閃記憶體旺宏等公司,其技術水平以及目前與華為的合作關係,亦具有相當優勢,卡到供應鏈「去美國化」所遺留的訂單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