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七歲的高麗菜農蔡宜修掏出手機,瀏覽拍賣市場價格,得知菜價因接連豪雨處於高檔,又查詢種植狀況,結果發現八月下旬全國栽種的高麗菜種苗已超過七百萬株,官方發出「超量警告」,提醒農民轉作,以免三個月後菜價因供過於求而崩盤。
「這些統計資訊不是百分之百準,但至少可以參考,讓農民有個公平競爭的機會。」曾因精準判斷種植平地耐熱高麗菜時機而獲利五百萬元,並獲神農獎肯定的蔡宜修,秀出他使用的應用程式「田邊好幫手」說:「為什麼以前務農只有大咖能賺錢?因為小農從來沒辦法掌握市場行情和供需狀況,結果輸在資訊不對稱。」
蔡宜修解釋,過去農民習慣透過「街坊耳語」決定該種什麼作物,例如高麗菜價飆高,一定會引發搶種潮,卻沒想過幾個月後採收時,行情可能早已截然不同;再加上無法直接面對市場,只能讓盤商主導交易價格。像他這樣不願受制於人的青農,只能土法煉鋼,上網蒐集散見各處的資料,再存進Excel檔案分析計算。
解決資訊不對稱困境
「田邊好幫手」彙整市場價量
「資訊不對稱,一直是很多農民的困擾。」農委會資訊中心主任蕭柊瓊(上圖右一)指出,為回應農民需求,農委會二○一○年先建立一站式資訊平台,「但有很多農民反映,他們平常都在田裡工作,很少用電腦,所以資訊平台又增加行動版,最後才有『田邊好幫手』。」
一一年推出的田邊好幫手,目前每月使用人次約三十萬人次,打開應用程式,可快速查詢所有農產品的批發市場交易量與單價,也能連結農糧署公告的農作物種植量。
「以前有人會說種高麗菜是在『賭』,現在有了參考資訊,要不要種、種多少,全憑農民自己的經驗和專業判斷。」蔡宜修認為,唯有讓所有人都在公平基礎上競爭,農業才能真正成為一門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