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貧富差距加大,民眾飽受經濟折磨,對民主與自由的渴望更為殷切;
北京政府若真心想解決香港的對峙情勢,就應該明確地挑戰當地的貧富問題。
香港民眾的不滿情緒愈演愈烈,我們先來回顧一下一七○年前的歷史。十八世紀歐亞諸國仍是君主專制體制,一八四八年,歐洲相繼爆發革命,表面上是中產階級推翻君主專制,但真正的原因是經濟,一如現在的香港。
蒸汽引擎、電報和高爐煉鐵等一連串新科技問世,大量勞動人口從農村移向都市,帶動人口激增;整個十八世紀,人口增加了五成。
高速印刷機的發明讓資訊高速傳播,報刊宣揚政治理念、新價值觀,自由主義、國家主義、社會主義興起。都市過度擁擠、人口激增削弱個人所得,資本家和王室貴族卻大幅累積財富,社會情緒緊繃。一八四八年,義、法、德、丹麥、奧地利等國發生武裝革命,馬克思的《共產黨宣言》也在同年誕生。
革命的主要訴求是民主和自由主義,套在今日香港,爭取普選、媒體和個人自由,幾無二致;民眾飽受經濟折磨,對民主和自由的渴望也更為殷切。
不單歐洲,當時中國也有太平天國之亂,兩地革命並無共謀跡象,但經濟背景卻高度相似。一七六六年至一八三三年,中國人口幾乎成長一倍,但耕地面積卻沒增加。
進入十九世紀,清廷遭逢天災、經濟衰退及帝國主義入侵;一八四二年第一次鴉片戰爭大敗,農民因稅負加重、地租上漲而放棄耕地;大規模走私鴉片,貿易嚴重失衡,讓情勢更為險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