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那科靠著大量使用自家生產的機器人,被譽為日本最強製造業,但近來在美中貿易戰的衝擊下,發那科的業績表現也遭到波及;為了解這家位於富士山腳下的神祕機器人王國,《財訊》飛到日本,獨家採訪創業第2代會長稻葉善治,不僅揭開發那科大賺近50年的祕密,也透露發那科在面對市場逆境時的經營心法。
東京新宿高速巴士總站裡,往富士山河口湖的巴士一到站,乘客魚貫上車,仔細觀察可以發現,其中幾乎半數來自歐美、中國等國外遊客,他們專程為了對一般人開放的7、8月間,到富士山朝聖。這次《財訊》記者也朝著富士山前進,不過目的地不是富士山,而是山腳下的黃色機器人王國─日本發那科公司。
進入發那科總公司採訪會長,絕對是跑工具機線記者的夢想,即使日本記者也不例外;因為這家公司之前可說是異常低調,雖是一致公認的績優股、模範生,但也被形容為「謎樣的公司」、「蒙上一層面紗的企業」、實施「祕密主義」等,早年還以拒絕受訪著稱,能取得的公開資料有限,更難以直接與經營層對話。
謎樣的公司 員工名片沒有電子信箱
到底有多神祕?發那科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即使是公關部門,名片上,也沒有電子郵件地址;雖然覺得不方便,但馬上能夠理解,公司為保護技術所做的各種努力,可說是到了滴水不漏的程度。
一直到近幾年,會長稻葉善治開始出現在公開場合,才讓外界得透過一點一滴的極少數機會,一窺這家神祕公司的真實面貌。
為什麼發那科如此讓外界急切地想深入了解?從產品面來看,它的電腦數值控制器(CNC)在全球市占率達到5成;工業用機器人是全球4強之一,占有率約2成;拜iPhone等產品之賜,加工智慧型手機金屬外殼的高速鑽孔機(Robodrill)市占率高達8成。「一旦發那科停工,全球主要的製造業都會受影響。」曾有媒體如此形容這家公司的重要性。
從財務面來看,它實施無負債經營,手頭現金超過6000億日圓(根據日本Riskmonster公司統計,2018年度現金的金額為6071億日圓,排名日本第5。)此外,營業利益率多次超過40%。從員工最在意的薪資面來看,2018年平均年薪1347萬日圓,在上市公司排名第21。8月16日總市值3.7兆日圓,在東京證交所第1類股排名31名。「稱它是最會賺錢的日本製造業,一點都不為過。」業內人士形容。
看起來根本是打遍天下無敵手,但企業經營本來就不可能一帆風順,最近發那科在業績上的表現,遇上了逆風。
在2020年3月底為止的2019年度,發那科集團淨利估計將比前1年度銳減61%為603億日圓,營業利益大減56%為713億日圓,營業額則減少18%為5242億日圓;而且營業利益率將降到13.6%,雖然仍高於全產業平均的3.7%,卻是自1993年以來、26年來首次跌破20%。
發那科的業績下滑,關鍵就在美中貿易戰!根據日本工具機工業會統計,2018年工具機訂單金額連續兩年創新高,但預估2019年金額將比前1年減少約12%為1.6兆日圓,主因是美中貿易摩擦使得對中國的出口減少。
就在這個轉折的關鍵,發那科的下一步,可謂至關重要。為此《財訊》雙週刊向發那科提出了採訪申請,8月初來到山梨縣忍野村,進入占地53萬坪的發那科總部,採訪了第2代的會長稻葉善治,獨家揭露他對美中貿易戰的看法。
不能沒有它 一旦停工,全球製造業都受影響
本刊還進入生產工廠,直擊發那科最自豪的技術之一─用機器人如何製造機器人,見證這全球機器人霸主,是如何成為全球製造業重要的幕後推手。
「我們一點不神祕啊!不知道大家為什麼這樣說。」身著標準黃色外套的稻葉善治似乎有一點無奈又無辜地微笑著對我說。多數日本媒體都同意,發那科的改變,關鍵是從2013年開始,或許更精準地說,是從稻葉善治開始。
不過,發那科這一切的起點,要回溯到創辦人稻葉清右衛門的曠世發明。
1956年,畢業於東京大學工學部的他,開發出數值控制和伺服裝置,讓以前倚賴人工的機械加工,可以靠數值資料來操作。1972年從富士通公司將NC部門獨立出來,資本額20億日圓,取名發那科(FANUC),意思是富士自動數位控制(Fuji Automatic NUmerical Control),從公司成立之初,就明確地以自動化為發展目標。
1974年,發那科開發出自己工廠用的機器人,1977年開始對外銷售,1982年與美國通用汽車成立合資公司,1986年與美國奇異成立合資公司,透過汽車等業者,在海外打響知名度。
稻葉清右衛門帶領公司以強大的研發力著稱,1979年度單一公司營業額為500億日圓,到他卸下公司各項職務的2012年度,集團營業額成長為4983億日圓。
2013年名譽會長稻葉清右衛門徹底離開經營的第1線,稻葉善治將公司改採集團領導的體制,分成現有的3大事業部門。當時稻葉善治接受《東洋經濟週刊》採訪時指出,發那科變成大組織後,部門間的聯絡或指示的體系變得冗長,這樣會無法跟上急遽變化的市場,因此分成3個事業部,只是回到原點,也就是富士通時代的作法,讓各事業本部負責,快速決策。
這3個事業部分別是:第1、工廠自動化(FA)部門,主要產品包括CNC(電腦數值控制器)、伺服馬達等,在集團營業額的占比約30%。第2、機器人部門,包括焊接機器人、協作機器人等,可搬的重量從500公克到2.3噸,營業額占比約31%。第3是數控工具機(Robomachine)部門,產品有高速鑽孔機、電動射出成形機等,其中高速鑽孔機因為加工蘋果手機外殼等產品而大賣,此部門占營業額的比重約26%。
營運遇逆風 貿易戰衝擊,營業利益率跌破兩成
慢慢地,稻葉善治也開始和股東交流對話,傾聽他們的聲音。2015年3月發那科第1次設立和股東對話的部門;同年,還決定股息發放率比先前倍增為60%,原因是手頭資金已經存到1兆日圓,因此要回饋給股東。
更重要的是,2016年稻葉善治拔擢副社長山口賢治為社長,當年他才47歲,對1家快50年的老公司來說,把這麼重要的位置交出去,稻葉善治卻毫不手軟,開始推動年輕化。
東京大學研究所畢業的山口精通機器人技術,38歲就當上總公司工廠的廠長,39歲當上專務董事,雖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但也是13年來第1次出現非稻葉家族的社長,今年4月還接下執行長的重責大任,未來表現值得期待。
甚至,發那科更主動打破過去給人封閉的印象,現在也開始和其他公司攜手合作,採取開放的態勢,例如2016年和美國思科等4家公司聯合打造IoT平台FIELD(FANUC Intelligent Edge Link & Drive,發那科智慧邊緣連接和驅動)系統,2017年開始推動,透過感測器,可以立即掌握工廠內機器人或工具機的工作狀況,在發生故障前就預先知道;最特別的是,即使廠內設備有新有舊、廠牌也不盡相同,仍能透過這個平台,提高整體的效率。
光靠發那科自己的成效有限,透過和多家廠商結盟,並對外部企業開放,讓相關業者容易設計應用程式,也才能提高使用者的方便性,這樣的策略的確奏效,如今夥伴企業已超過500家。
一手推動發那科改革的稻葉善治,外界想像應該是霸氣十足,但當本刊記者問到美中貿易戰導致發那科獲利減少時,在會議室接受專訪的稻葉善治,語氣平和而誠懇、不疾不徐地回答,「公司對短期業績的波動不以為意,也從來不公布中期或長期計畫,因為我們追求的是永續經營。」一點也感受不到焦慮或急迫感。
稻葉善治之前就公開表示,即使現在接單和營業額狀況嚴峻,發那科仍持續每年約1000億日圓規模的設備投資,就是為長遠的未來做打算。
首度非家族掌權 山口賢治今年4月接任執行長
而這樣的經營模式,正是發那科屹立近50年的成功關鍵。稻葉善治受訪時不斷強調「專注」,不會無限擴張產品線,例如機器人領域中,只做「工業用機器人」,現在的3大事業群也有1個共通點,就是創業以來的核心─控制。
發那科維持創辦人對研發的堅持:「技術有歷史,但是技術人員沒有過去,只有創造」,而研發的目標就是用更少的零件、提高產品信賴性,並且成本比別人低。稻葉善治說:「研發人員占總員工數的1/3」,為了把研發做到極致,不惜投注成本。2017年度研發費用是529.56億日圓,占營業額的比率達7.3%,已經連續兩年超過7%。
為永續奠基 每年持續千億日圓的設備投資
稻葉善治笑著說:「我也很希望客戶能買新機器啊!可是如果客戶希望用舊機器,即使是30、40年的老機器,我們也一定會設法修到好!」發那科在全球108國共263個據點提供維修服務,得知客戶有需求時會快速趕到,而且終生維修產品,早已成為發那科的企業文化。
發那科還堅持在日本國內研發、生產。稻葉善治說明原因是,開發者和生產工廠可以即時交換意見,而且這些機器的買主是企業,並非一般消費者,不需要在消費地生產。外界認為,避免技術外流也是重要原因。公司也會高薪延攬優秀人才,因此在日本上市公司的薪資排名中,發那科2018年的平均年薪是1347萬日圓,如果比較生涯薪資,則高達4.9億日圓,在上市公司排名第11。
全球自動化製造的趨勢明確,但工業用機器人等硬體愈來愈難以差異化,加上AI、IoT等技術快速發展的情況下,發那科如何維持霸主的地位,值得拭目以待。
(本文節自財訊588期,詳全文)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