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939 通膨 存股推薦

新藥股投奔香港 恐是昂貴錯誤

新藥股投奔香港  恐是昂貴錯誤

2019-08-28 10:27

香港市場多半是中國製藥公司,他們專做自家生意,且中國藥品市場競爭劇烈;台灣生技公司多專注美歐市場,若嫌股價表現不佳就轉掛港股,恐怕不是個理智的選擇。

台灣生技股近期表現令人失望,即使前景再好的公司也不例外,是我們對生技產業美好未來的想像錯了嗎?

 

我指的生技產業是新藥研發,這是難度極高的領域。新藥從研發到商業化,平均耗時十三年、斥資遠超過十億美元,而最終能達到商業化的新藥大約不到一成。

 

此外,藥品分項複雜,愈來愈針對特定疾病,申報規定也更為繁瑣。新核准藥品的平均售價持續下滑,主要來自政治壓力,尤其是藥價高昂的美國,加快學名藥的核准速度,也壓低了藥價。

 

高研發成本與低新藥售價雙重夾擊下,壓縮生技業的獲利空間。但過去十年來,業者也發展出獨特的產業鏈結構;一款新藥不再由單一公司全程投入研發、臨床試驗及行銷,而是透過授權,一棒傳一棒,串成整套研發產銷流程。

 

台灣生技股表現雖然不佳,但以研發成本占市值比來看,卻是全球最低的,主要是台灣有全球最好的健保制度,此有利業者在國內進行一部分的臨床試驗,以較少的投資獲取較佳品質的資料。

 

更重要的是,台灣生技公司一直專注於第二期臨床前的引進授權(in-licensing)藥品,這是相當睿智的作法。藥品通常要經過三期臨床試驗,一期主要測試新藥的安全性和毒性,二期測試新藥的劑量,三期測試新藥的療效。對業者而言,如果新藥成功通過,二期臨床成本遠低於三期,可謂獲利的甜蜜點。

 

近來有些新藥公司自台股下市,打算赴香港掛牌,我認為這是錯誤的決定。不只是最近「反送中」的紛擾,更因為公司名號和產業風險,要花很長的時間才能讓當地投資圈了解、接受、認同;美國股市花了二十年才建立起成熟的生技業投資圈,而台灣在這方面遠遠領先香港。

延伸閱讀

Libra的優勢與臉書的困境
Libra的優勢與臉書的困境

2019-08-14

美中貿易戰的輸家與贏家
美中貿易戰的輸家與贏家

2019-07-31

低利率的沉重代價
低利率的沉重代價

2019-07-17

「反送中」是對寡頭政治的反撲
「反送中」是對寡頭政治的反撲

2019-07-03

哈囉!零工經濟
哈囉!零工經濟

2019-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