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增長出現下滑,新一輪的QE可能來臨,但沒有改革配合的政策刺激,只能取得一時性的GDP效果,無法提供可持續的增長動力。
歐洲火車頭德國經濟出現負增長,一隻腳已經踏入衰退。美國兩年期與十年期公債利率驚現倒掛,市場解讀為距離經濟衰退已經不遠。中國數據顯示,年初那輪刺激措施並未收到預期效果。全球經濟增長全方位下滑,加上世界貿易前景不明朗,企業投資信心變得更脆弱,通貨膨脹預期距離央行目標漸行漸遠,消費鈍化現象漸漸浮現。
必須指出,與二○○八年雷曼危機和一二年歐債危機不同,目前所經歷的只屬經濟下行現象,並非一場危機殺到,美中兩大經濟體均不會出現負增長。在過去正常的貨幣政策週期,央行暫時不會採取激進的寬鬆政策,而是讓經濟機制自行實現市場出清,然後再行逆週期的貨幣擴張。
然而,這些年的執政思路不同了,位居廟堂者只願笑納經濟上行週期,不願接受下行週期,一預感到經濟有下行風險,腳已經踩在政策油門上了。川普的推特、德拉吉的「無所謂」紛紛出籠。
金融危機後,各大經濟體的財政狀況大多陷入困境,經濟刺激均以貨幣政策主打。這次情況有所不同,美國可能再一次減稅,川普在大選年再施財政魔術。經過多年的削減開支和QE扶持,歐洲國家有了放鬆財政限制的底氣,而且從最保守的德國開始,暫時放棄預算平衡原則。在中國,去槓桿、強監管已經讓位給穩增長、穩就業了。
財政出手,貨幣也不甘落後。在新一輪QE中,歐洲可能一馬當先,下調利率和購買債券雙管齊下,力度或超出市場預期。美國聯準會尚未見到需要恐慌的經濟數據,但是市場逼宮已經發生,期貨價格顯示資金預期今年再減息兩碼,明年繼續減兩碼。聯準會可以不理會債市利率,但是無動於衷可能觸發債市狂跌,以致誘發系統性金融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