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蒙諾索夫院士號」是俄國史上第一座海上核電廠,以質量守恆定律發現者 — 俄國科學家羅蒙諾索夫的姓氏命名。羅蒙諾索夫院士號全長 144 公尺,裝載兩座 KLT-40S 核反應爐,可輸出 70 兆瓦電功率,提供 10 萬戶家庭使用。嚴格來說,羅蒙諾索夫院士號並不是船,而是一個浮動式核能發電平台...
「霍爾的移動核電廠」啟航!今年 7 月 4 日,俄國斥資 3.36 億美元(約 100 億新台幣)打造的海上浮動式核電廠「羅蒙諾索夫院士號」(Akademik Lomonosov)正式營運。這座海上核電廠沿著北海航行約 6400 公里,將在 8 月抵達位於俄國東北方海域,北極圈內的小鎮佩韋克。
這座海上核電廠引發不少爭議。專家質疑它是否可抵擋海嘯,環保團體批評它是海上車諾比;但俄國政府表示,它可以為北極海域附近的城鎮供電,有助於淘汰老舊的核電廠和火力電廠。
羅蒙諾索夫院士號到底是什麼?
俄國第一座海上核電廠啟航,將前往北極小鎮提供採礦電力
「羅蒙諾索夫院士號」是俄國史上第一座海上核電廠,以質量守恆定律發現者 — 俄國科學家羅蒙諾索夫的姓氏命名。羅蒙諾索夫院士號全長 144 公尺,裝載兩座 KLT-40S 核反應爐,可輸出 70 兆瓦電功率,提供 10 萬戶家庭使用。
嚴格來說,羅蒙諾索夫院士號並不是船,而是一個浮動式核能發電平台。羅蒙諾索夫院士號在今年 7 月正式啟航,正被拖往距離莫斯科 6500 公里,位於北極圈內的港口小鎮佩韋克,除了為當地居民提供電力,也為楚科奇(Chukotka)礦區供電,支援採礦鑽井作業。
批評:羅蒙諾索夫院士號是「核子鐵達尼號」與「冰上車諾比」
然而這座海上核電引來不少爭議。2011 年日本 311 大地震,引發的海嘯造成福島核電廠災難,因此有專家質疑,若羅蒙諾索夫院士號遭遇海嘯,是否有辦法應對;如果被海嘯沖上岸,是否就會變成「核彈」。此外,若該平台撞上冰山,是否會變成「鐵達尼號 2.0」,而且還是有核廢料的鐵達尼號。綠色和平組織批評該電廠是「核子鐵達尼號」以及「冰上車諾比」。
面對質疑,俄羅斯國家原子能公司表示,羅蒙諾索夫院士號可以承受冰山碰撞與 7 公尺高的海浪沖擊。俄羅斯海上核電廠計畫副主任艾利克塞彥科(Dmitry Alekseyenko)表示,「根據測試,規模 9.0 地震(日本 311 大地震的規模)引起的海嘯,也不會破壞停在基地中的海上核電廠」。
而該計畫的首席工程師伊爾明庫(Vladimir Irminku)也表示,若真的發生意外,北極的冰海水可以做為冷卻劑;若被海嘯沖上岸,反應爐的緊急應變系統,能在無電力的 24 小時內進行冷卻。
俄國想販售浮動式核電廠,羅蒙諾索夫院士號成了「樣品船」
浮動式核電廠並不是全新的概念。早在 1960 到 70 年代,美國就在巴拿馬運河設置裝載小型核反應爐的船,但沒有生產大量電力。現在俄羅斯國家原子能公司想要實現這個概念,並將海上核電廠出售給各國,而羅蒙諾索夫院士號就是「樣品船」。
然而貝羅納基金會公關主任奇雷拉(Anna Kireeva)質疑,俄國想要把這個設施賣給第三世界國家,但這些國家是否有安全操作核能設施的能力?若發生意外,他們該如何應變?
挪威北極區域媒體《巴倫支觀察家》(Barents Observer)的編輯尼爾森表示,目前俄國的海上核電廠並沒有訂單,也沒有準備好要取代北極海域的天然氣能源;因此,羅蒙諾索夫院士號比較像是個公關方案。
北極可能在 2035 年,成為全球最核子化的地區
但對俄國政府來說,羅蒙諾索夫院士號是個戰略工具。隨著全球暖化加劇,北冰洋在夏季已出現可以直通遠東與歐洲的航道,船隻不必再經由蘇伊士運河,經過印度洋和新加坡抵達東亞,可縮短 10 到 15 天的航程。由於俄國有大半的海岸線位於該航道上,地理優勢讓俄國成了「北極霸權」。
除了航運,北冰洋航道也有軍事價值,並有天然氣等資源,因此俄國希望掌控該航線,並讓它全年都可以運作。而羅蒙諾索夫院士號的第一個任務,就是前往佩韋克,為楚科奇礦區供電,支持北極海域的礦物開採。
尼爾森表示,俄國北極區域可能在 2035 年,成為全球最核子化的地區。俄國海上核電廠啟用,中國在 2018 年提出冰上絲路計畫,美國也在 2019 年六月提出新版北極戰略,北極已成為美中俄強權的戰場。
參考資料來源:
1.《聯合新聞網》:〈 俄漂浮核電廠 前進北極 〉
2.《風傳媒》:〈 冰上車諾比》安全無虞?極具風險?耗資 140 億的俄羅斯海上核電廠「羅蒙諾索夫院士號」北極啟航〉
3.《自由時報》:〈 美新北極戰略 劍指中俄 〉
延伸閱讀
【海上車諾比?】俄打造 7 座海上核電廠為北極供電,炸開了不得了啊!
核電廠安全監測系統全癱瘓!這隻異形電腦病毒是全世界警訊
※本文獲TechOrange 科技報橘授權轉載,原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