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想求勝 因遭三振打斷自己手骨
「恰恰是我看過最專注的選手,只要設定了方向,就會盡一切努力完成。」曾與彭政閔同隊兩年的味全龍隊總教練葉君璋觀察,「但追求完美的個性,有時候會讓他承受太大壓力,這對個人或團隊氣氛,都不一定是好事。」
三十歲前的彭政閔,好勝心極強,常會因一兩次打擊表現不如預期而鑽牛角尖,甚至情緒失控。例如二○○五年八月,他不滿自己先被投手觸身球、下一次上場又遭三振,回到休息室出拳痛擊變電箱,導致右手掌粉碎性骨折,原本連三年拿下打擊王、狀況正好的他,事後花了兩年時間治療,才逐漸痊癒。
「我年輕的時候比現在有衝勁,但有時候會衝過頭。譬如說……,把自己的手打斷這種。」彭政閔也把這件年輕氣盛時幹下的蠢事,當成輕鬆話題,主動分享。
「這兩年的痛,對他來說,是一個天上掉下來的禮物。」當年以隊友身分目睹彭政閔反覆與傷勢搏鬥、「打一球、痛一次」的中華職棒祕書長馮勝賢則認為,這場意外是彭政閔職業生涯的轉捩點,從此以後,他才真正學會對自己負責,能讓選手路走得更遠、更穩。
衝動受傷後,確實讓彭政閔體會健康對職業選手的重要性。在艱苦的養傷階段,他經由醫師與復健師,接收到過去從未接觸的運動科學,並決定出資聘請防護員,提供專屬訓練及照護,「我原本就想設計適合自己的訓練菜單,但早期沒有IG、YouTube,也看不懂英文,很難摸索。請了防護員後,開始對這一塊更有興趣,這幾年我英文程度稍微好一點,也去過美國的訓練中心交流,了解更多資訊。」
強烈的求勝意志,是彭政閔受人喜愛的特色,有時卻也讓他無法快樂打球。
二○○八年北京奧運,台灣對上韓國比賽的第二局,就陷入落後八分逆境,當時擔任第四棒的彭政閔,突如其來地使用安全觸擊並飛撲上壘,帶動台灣反攻氣勢。
同年中華職棒總冠軍賽,彭政閔在第二戰就拉傷了大腿,但為了幫助球隊,堅持咬牙苦撐;每次擊中球,他拖著傷腿痛苦奔向一壘的身影,總讓象迷不捨落淚。帶傷上陣的彭政閔,終究無法幫助兄弟象隊擊敗對手,但已經盡了全力的他,竟然自責地說:「受傷沒有辦法發揮,都是我的錯。」扛下所有失敗責任。
2001年,彭政閔(前左)以選秀狀元之姿加入中華職棒兄弟象隊。(圖片來源/UDN.COM)
2008年中職總冠軍戰,彭政閔拉傷大腿,卻仍堅持帶傷奮戰。(圖片來源/UDN.COM)
職棒蒙塵 想憑一人之力扭轉局勢
○九年,當彭政閔逐漸擺脫大小傷勢,邁向另一個生涯高峰,長年受簽賭陰影籠罩的中華職棒,竟又發生假球案,而遭指控調查的,正好是兄弟象隊球員。
「對我或對兄弟隊來說,那都是最低潮時刻。」彭政閔回憶。事件爆發後,他試著以球迷立場思考,立刻得到「不會再進場看球」的結論,於是主動聯繫體育台拍攝影片,向心痛的球迷溫情喊話:「如果不進場看球,也希望你們能繼續關注我們,我們會更努力,讓你們能信任我們。」
「我是球迷,大概不會想進來(看球)。但身為球員,我們沒辦法選擇,球場就是我們的職場,當時也沒有自由球員的環境,讓我們能去其他地方打球。」彭政閔坦言,當年才三十出頭的他,常懷著聯盟與球隊隨時可能解散、自己將會失業的強烈不安全感。
總習慣一肩扛下球隊勝負的彭政閔,這次仍想憑一己之力扭轉局勢。打了一輩子棒球的他想到的最直接方式,就是拚出令人感動的成績,重新贏回球迷支持。
一○年,被迫大幅換血的兄弟象,補進許多年輕球員,身為球隊老大哥的彭政閔,在沒有退路的壓力下,更加吹毛求疵地自我要求,比賽時經常板著一張臉,不見任何笑容。同樣在當年轉來兄弟象的葉君璋,看見彭政閔一直處在孤獨、緊繃狀態,決定主動以前輩身分勸他:「不要把自己想得太重要。有些事情,不是一個人就能完全控制,要試著讓隊友一起承擔責任。」
學會領導 帶新血球員寫總冠軍奇蹟
這句話有如醍醐灌頂,把彭政閔從狹窄的牛角尖裡趕了出來。對自己,他不再過度執著於一次投打對決,或一場比賽的短期勝負,嘗試以「生涯」角度看待個人與球隊的成績;在團隊中,他不再只求「以身作則」,開始學習「主動領導」,協助後輩成長茁壯。
那一年,季前被所有人看衰的兄弟象隊,奇蹟似地拿下了暌違七年的總冠軍。
「我以前會想靠一個人改變大環境,現在覺得是天方夜譚。應該是讓在這環境的所有人,都付出一點心力,就像把每一塊拼圖湊起來,才能變成一幅好的畫。」在那次冠軍經驗後,彭政閔完全理解,能讓團隊裡的成員心甘情願付出,是成為領袖的必要條件。
再怎麼天賦異稟的運動員,都不可能永遠躲過歲月的追逐,即使是被球迷暱稱為「火星人」的彭政閔也不例外。
過了三十五歲,他感受到回復體力的週期明顯拉長,過去引以為傲的爆發力也逐漸離他遠去;一三年之後,他再也不曾單季揮出十支全壘打,以前能輕鬆出牆的飛球,如今常無力地落在場內遭到接殺。
巔峰不再 重新找尋自我定位
「失落當然會有,但打不出牆,還是要想辦法幫助球隊、找出自己的價值。」因年齡增長,彭政閔坦然接受不再是過去的不動第四棒,必須重新找尋定位。但心態豁達,並不代表束手就縛,過去五年來,他更積極地尋覓訓練手眼協調的方式、藉調整飲食習慣加快新陳代謝速度以降低疲勞感,用盡一切方法延長職業生涯,繼續享受棒球。
「對恰哥這樣的選手,最大的考驗不是生理上的變化,而是打擊成績下滑、被調離中心打線所造成的心智煎熬。其他人也許就放掉、退(休)了,但他用鋼鐵般的意志,克服各種困難,維持住技術水準。」中信兄弟隊教練黃泰龍觀察,年過四十的彭政閔,始終保持不服輸的旺盛鬥志。
儘管不願輕言退休,但到了今年初,彭政閔終於感覺「時候到了」,決定打完最後一個賽季後轉任教練,「我對一切都很不捨,因為棒球就是我三十多年來的全部,但還是要走到這一天。」宣布退休半年來,彭政閔仍兢兢業業地完成每天的工作,希望用最好的狀態,和一路支持他的球迷說再見。
七月二十七日在新莊球場舉行的明星賽,擔任中職明星隊第四棒的彭政閔,在七局上半第四次登場打擊時,鎖定一記往他身體猛竄的球路,掃出飛越左外野大牆的兩分全壘打。在退休前夕,他依舊守住對自己的承諾,將球技維持在巔峰。
「最後幾十場比賽,如果能打出全盛時期的成績,那當然最好。如果沒有,我也還是會用一樣的態度面對每一個play(攻防)。」這是他對球員生涯最終巡禮的期許。
「如果下半季真的『回春』,打出全盛時期的身手,你會不會考慮反悔、不退休了?」記者出於私心問了這個問題。
「不會啦,說了就沒辦法反悔。」彭政閔毫不猶豫地回答,但過沒幾秒又大笑著說:「你可能會看到我去打另一個聯盟吧。」
大概很難有人能想像,他穿上另一個聯盟球隊制服的模樣。畢竟十九年來,「彭政閔」這三個字,就等於中華職棒與台灣棒球的代名詞。這件事,無論過了多久,都不會改變。
今年一月底,彭政閔舉行記者會宣布在季後卸下球員身分。(圖片來源/UDN.COM)
彭政閔在國際賽的表現,比起職棒場上毫不遜色。(圖片來源/UDN.COM)
彭政閔
出生:1978年
現職:中信兄弟隊內野手
成績:5屆中華職棒打擊王、中華職棒年度最有價值球員、4屆中華職棒總冠軍、連續19年入選中華職棒明星賽
學歷:屏東美和中學
家庭:已婚,育有一子一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