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具有人才與技術優勢,惟生醫產業主場在歐美日,
在競爭激烈的早期階段,如何強化開發速度與國際連結能力,是台灣生技發展當務之急。
一年一度的生技月剛結束,多年來為國內最大生技展會的BIO Taiwan,今年與全球最大生技組織BIO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合作,升級為國際展會BioAsia Taiwan,吸引十八國產官學研人士來台參與。
身為國內最大生技育成中心營運團隊成員,除了對國內生醫企業積極招商,過去一年我們也走訪各國,學習與交流如何經營次世代的生醫產業。除了技術、資金與人才的流動,對於創業者與投資人而言,如何將企業價值透過技術商品化與營運全球化,成為關鍵挑戰。
位處東亞交通要道的台灣,擁有地利之便,更在生醫研發與臨床環境上傲視亞太,新藥開發與臨床試驗的質與量都具有國際競爭力。可惜的是,由於台灣資本市場過於習慣規模經濟與代工製造型態,對於知識經濟與技術授權模式,不知道如何給予正確評價,也難以給予法規、通路等資源的協助,而百來家上市櫃生技公司依然缺乏全球資本市場關注,亦少有跨國併購發生。
反觀歐美生醫新創,尤其以色列、比利時、荷蘭甚至英法德等國,多數出場策略都是被國際醫藥大廠併購,不管對業務與技術的整合綜效、或者經營團隊進入大廠後的學習與成長,乃至投資人的出場效率,都是多贏局面。
生醫產業主場在歐美日,台灣雖然具有人才或技術優勢,但如同古巴棒球好手要在美國大聯盟才能發光發熱,台灣生醫新創的價值提升策略,在競爭日益激烈的早期階段,必須以開發速度跟國際連結能力來取代市場規模或法規優勢,也就是要提高上壘率而非全壘打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