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生技股大幅修正,其中學名藥廠美時股價連續兩天重挫,市場傳出利空消息包括輝瑞併購Mylan後將成學名藥第一大廠,旗下戒毒癮藥將因此擴充市占,衝擊美時後市。
另外,市場也傳美時副董事長林群將辭職,加上生技月展覽活動結束,都是生技股賣壓大量湧現的原因。
不過,面對這些利空消息,投資人仍要慎思明辯、冷靜應對,例如林群已正式對外否認離職,而且今天(7/31)多家生技股的股價已經回穩,至於Mylan被輝瑞收購的消息,事實上也應該不是美時股價重挫的因素,比較像是市場想賣股票,所以找一個理由來當原因。
到底這些消息影響的程度為何,值得進一步分析探究。
以這次的收購案來看,輝瑞是把旗下學名藥部門Upjohn與Mylan進行合併,合併後規模將超過Teva,成為全球最大學名藥廠,預計2020年營收規模接近200億美元,EBITA(稅前息前折舊前攤銷前利潤)達到75至80億美元,並預估2023年前每年可減少10億美元的成本費用。
美時公司發言體系表示, Mylan原本就是全球第二大,與輝瑞旗下事業部門合併後,將成為第一大,同樣是國際大藥廠等級,相對來看美時規模太小,本來就無法與這種巨獸企業相提並論。
此外,全球醫藥產業不斷整併早已不是新聞,投資人該關注的不是合併案,而是合併後對個別藥品的銷售及策略是否改變,還有對市場可能造成那些衝擊,尤其是關注戒毒癮藥市場未來的演變,可能才是左右產業競爭的重點。
其實,Mylan的戒毒癮學名藥銷售時間只比美時晚一周開賣,但以Mylan這種大藥廠的實力,近半年來的銷售成績並不出色,至今市占率仍不到1%,顯然大藥廠也並非每樣產品都能有表現。
探究Mylan戒毒癮藥銷售為何不佳,原因可能有兩個,一個是對營業額近百億美元的Mylan來說,戒毒癮藥市場規模太小,挹注有限,也不見得是銷售重點;其二,是戒毒癮藥的上游原料藥生產也很受限,因此讓Mylan的出貨一直難以提振。
至於未來合併後,新公司規模更大,而且原料藥限制情況短期內也不易改變,兩項原因似乎不會因為合併而改善。
其實,如果要觀察戒毒癮藥市場未來變化,輝瑞與Mylan的合併案應該不是現階段的重點,更重要應該在專利原廠Indivior面臨的挑戰,才是未來左右市場發展的關鍵變數。其中,Indivior面對美國司法部的重罰,還有面對印度藥廠Dr.Reddys及台灣美時的賠償金,更值得觀注。
Indivior是一家英國藥廠,今年4月被美國司法部指控使用非法行銷手段,該公司試圖說服許多醫療院所及醫療保健計畫,戒毒癮藥Suboxone舌下含片是比其他藥物更加安全、無風險且不會上癮及濫用,甚至還利用行銷手法吸引已上癮的病患上門,誘使醫生開出過量使用的處方簽等,不法增加Indivior戒毒癮藥銷售獲利達數十億美元,因此最後被美國司法部起訴並罰款30億美元。
此外,美國司法部不僅對Indivior開刀,官司訴訟也波及Indivior的母公司Reckitt Benckiser。
其實,Indivior早在2014年就從母公司切割出來,母公司Reckitt Benckiser也早就不銷售戒毒癮藥,但由於Indivior戒毒癮藥在美國採用非法行銷方式,電視、報紙不斷報導這種手法會毒害年輕人,因此美國司法部也對Reckitt Benckiser其他藥物銷售是否也有濫用行銷手法展開調查並起訴,今年7月更要求Reckitt Benckiser付出14億美元,雙方達成和解。
醫藥族群股價波動劇烈
投資人聽消息宜謹慎
此外,在Indivior與學名藥競爭者Dr.Reddys及美時的官司訴訟期間,採用禁制令方式進行假扣押,但由於Indivior與Dr.Reddys及美時的侵權官司都敗訴,因此也被判需要賠償兩家公司。
其中Dr.Reddys因為假扣押時間較長,需要賠償1億多美元,另外美時假扣押時間較短,需要賠償3千餘萬美元,合計要賠1.5億美元,這筆金額也將近是Indivior去年淨利1億美元的1.5倍,也讓Indivior財務壓力更為加劇。
據了解,在面對眾多學名藥廠推出產品下,目前Indivior的戒毒癮藥並沒有降價,但是給廠商許多回饋金(rebate),想辦法維持市占率,但是在高額賠償金導致財務體質愈來愈差的情況下,未來Indivior能夠支撐多久,可能才是未來此項藥品市場最大的競爭變數。
全球醫藥產業競爭激烈,影響個別藥品的因素也相當多,美時的股價一向波動劇烈,每天當沖量也都相當大,是許多市場業內及中實戶最愛操作的標的,投資人想要投資生技股,最好慎選股票,尤其不要見到黑影就開槍,才不致於淪為別人多空操作下的犧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