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生技大展於今日(7月25日)假台北南港展覽館起跑,展覽活動持續到本周日(7月28日為止)。隨著活動熱鬧展開,台灣生技產業在資本市場連續經歷三年的低迷也是不爭的事實。
過去三年來(從2016年7月25日算起迄今),台灣股市大盤累計漲了21%,相對之下櫃買生技醫療指數卻在同一時間大跌23.8%。生技股投資人可說是,在多頭牛市下,「大家眾樂樂,自己卻獨哭泣」的一群可憐人。
《今周刊》委託台灣經濟新報社統計,2015年生技股表現最鼎盛時,僅73家上市上櫃生技股能夠獲利,獲利總額205億元,以此成績,台灣生技股卻能一度締造超過1兆元的市值。時隔三年的2018年底,上市上櫃生技股全年獲利的家數增至99家,總獲利較三年前增加百億、達到307億元,但總市值不增反減來到7363億元,令投資人情可以堪。
不過,連續經歷三個荒年的台灣生技產業已經逐漸走出陰霾,露出曙光,不僅是授權給國外藥廠案例顯著增加,許多台灣新藥與學名藥的臨床進度也進入三期或藥證申請階段。值得投資人關注的是,生技資本市場「脫虛向實」的發展,可望獲得算盤撥得精明的專業投資法人愈來愈多青睞!
以434億元市值,摘下2019年「今周刊生技市值100大」榜首的大江生醫董事長林詠翔說:「台灣生技股在資本市場雖仍處低迷,但不論競爭力與獲利實力卻處在歷史最佳狀態。」「網路產業真正的迅猛發展,不是也是在2000年網路泡滅破滅後才開始的嗎?」林詠翔反問道。
統一投顧生技產業分析師張立群指出:「生技股過去三年市值直直落,但獲利卻步步墊高。」他強調:「三、四年前,許多新藥都還在臨床一、二期,現在已經有不少進入三期,甚至拿到藥證…。台灣生技股投資價值慢慢浮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