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受惠台商回流、香港巨變前景堪憂
小英總統給經濟部長沈榮津五○○○億元的目標,沈榮津預估,今年台商回台投資金額可達七○○○億元,財政部長蘇建榮預估八○○○億元,政務委員龔明鑫則預測,到二○二五年,台商回台投資金額上看四兆元新台幣。這是台灣三十年來最大的變化,過去,台灣的人、台灣的錢不斷往外流,製造業不投資台灣,也造成年輕人失業、台灣薪資長期凍漲的結果。在最巔峰的時候,台灣接單、海外生產比重一度達五五.一%;這兩年台商回台投資製造業,已讓這個比率降到五○.三%,這是台灣經濟今年最大的變化。
二是香港的巨變。我用「巨變」來形容香港,這是一八四二年清朝與英國在鴉片戰爭中,清政府把香港割讓給英國,成為一百多年來香港面臨最巨大的改變。過去,香港雖然是殖民地,但是在英國人統治下,享有完整的法治基礎,香港也成了百年來最大的避風港,其低稅優勢,加上港幣盯緊美元,讓全世界的資金願意「parking」(停泊)於此,香港也成了亞洲最重要的金融中心。
但這兩年,香港角色逐漸改變,首先是中國加強對香港的治理,中聯辦(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直接指揮香港特首,使得香港政治出現變化。過去香港人只聽特首,現在特首上面多了一個「上級指導員」,這次反送中衝突愈演愈烈,引爆點是《逃犯條例》,但真正的源頭是港人對落實《基本法》第二十三條,香港快速從一國兩制通往「一國一制」的恐懼。在港珠澳大橋及廣深港高鐵通車後,香港快速與中國內地連結,這次香港連續兩次出現百萬人上街頭,讓全世界都感到震撼。
受到反送中衝擊,香港今年經濟會出現很大變數,今年第一季香港特區政府預估,今年GDP成長率在二至三%,IMF(國際貨幣基金)估二.七%,渣打估二.二%,中銀香港估二.三%,瑞銀估二.四%。最近匯豐銀行亞太區顧問梁兆基發表今年經濟預測,他認為香港全年出口零成長,今年GDP成長率一%;瑞士銀行財富管理投資總監辦公室董事林世康則說,美中貿易談判影響香港經濟前景大,若雙方談判破裂,港股可能再跌十五%。這幾天香港更發生白衣人打黑衣人的暴力事件,港人對香港前途都感到憂心。

韓國蒙受日本鎖喉功 情勢最險惡
三是韓國的情勢錯綜複雜。今年美中貿易戰影響韓國經濟表現,但韓國多了一個四小龍沒有的變數,那就是日韓貿易戰。七月一日,日本經濟產業省宣布,三樣化學材料「光阻劑」、「氟化氫」、「氟化聚醯亞胺」將對韓國禁售。韓國向日本進口這三樣化學品,今年前五月統計達一六○○億韓元,今年全年預估四○○○億韓元,換算美元約三.六億元。這只是一個小小的貿易數字,但是日本這三樣化學材料卻牽制了韓國半導體產業,堪稱是最有威力的「鎖喉功」,因為日本限制這三樣化學材料出口,影響到的是三星一年二○七八億美元的產值;再進一步來看,又牽制了韓國一.六一九兆美元的GDP。
日本對韓國施展鎖喉功,韓國企業也展開備料行動。三星向德國、中國尋找替代材料,但日本這三樣化學材料市占率高達七至九成,同樣是化學製劑,單是純度、良率就大大不同,縱使三星向中國求援,仍不容易找到合規的廠商。
這三樣金額不大的化學材料,讓韓國半導體及面板產業受到巨大衝擊,韓國民間也發起抵制日貨、拒到日本觀光的行動,這又是另類貿易戰;但整體來看,韓國受到的傷害遠遠大過日本,而過去百年來,日韓之間的恩怨情仇也全都浮現出來。
除了三樣化學材料的衝擊,韓國今年很多產業都面臨中國國家隊的打擊,像是三星手機背後有華為追兵。三星仍是全球手機老大,但領先華為的差距縮小到三.八%,若不是美國牽制華為,很快就會被華為竄位。另一個是韓國的強項產業顯示器,今年有京東方、華星光電追兵,三星、LGD已開始面臨虧損壓力,三星上半年營業利益銳減五六%。此外,韓國重工業的汽車、石化、造船、鋼鐵都有中國追兵。
過去,韓國憑藉半個國家隊的力量,產業領先亞洲國家;現在,韓國面對整個國家隊夾擊,壓力比台灣更大。過去二十年,台灣有很多「慘業」被中國國家隊打趴,現在苦主變成韓國。再加上貿易戰帶來的影響,韓國出口已連續七個月出現衰退,而且衰退幅度不斷擴大,四月出口衰退二%、五月衰退九.四%,六月又衰退十三.五%,相較於台灣六月出口小幅成長○.五%,韓國的情況比台灣嚴重很多。進入七月,受到日本鎖喉功打擊,韓國前二十天的出口衰退十三.六%。經濟情勢快速惡化,韓國央行率先宣布降息一碼,看起來韓國今年經濟情勢最險惡。
日韓貿易戰快速升溫,韓國民眾反日情緒高漲。(圖片來源/達志)
新加坡製造業遇亂流 GDP難逃衰退
至於新加坡,原來就是小型經濟體,受到美中貿易戰的衝擊尤其大。新加坡貿易和工業部年初預估,今年全年經濟成長率在一.五至二.五%,但美中貿易的科技戰造成電子供應鏈的斷鏈,讓新加坡的電子製造業受到很大的衝擊,新加坡電子及精密工程產業連續兩個季度出現衰退。
巴克萊銀行分析師認為,製造業一直是新加坡經濟成長的主力,現在已成關鍵疲軟的來源。新加坡今年第一季GDP成長率一.二%,第二季成長率只有○.一%,相較去年同期衰退三.四%,IMF也將今年新加坡GDP成長率下修到二%左右。
從這個態勢來看,韓國情況最嚴重,重量級產業遭到中國國家隊夾擊。現在日韓再掀貿易戰,雙方都不退讓,韓國經濟下半年出現負成長機率不低。而香港的情勢不可預測性最大,如果反送中抗爭持續,最後演變成暴力對峙,中國會不會派出解放軍鎮壓?這可能是最大變數。如果是這樣,香港資金外逃,資本市場受到傷害,金融中心地位動搖,香港經濟今年保一恐怕也很難。
剩下的是台灣與新加坡能否保二。這方面,台灣多了一個台商回台的變數,也是台灣得天獨厚的正能量。這次美中貿易戰唱衰台灣的居多,這當中,我特別注意到晶華酒店董事長潘思亮的談話,他說,貿易戰造成供應鏈的調整,台灣與越南受益最大,台商回流帶來的內需力量增強。
上周《今周刊》(一一七八期)報導台北高檔餐飲生意大好的景況,這是台商新增的力量。潘思亮說:「台灣未來可因台商回流增加一至二%的GDP,如果政府調整得好,可以有三十年的大運。」潘董事長是最早看出台商回台投資,拉升台灣經濟契機的企業家。
從實際數字來看,中華經濟研究院的經濟預測中發現,今年上半年國內投資年增率達六.五六%,下半年成長率約六.一七%,民間投資力道增強,對GDP貢獻一.二一%,這是台灣罕見的經濟成長新動能。過去幾十年來,台灣都靠出口拉動GDP成長,現在政府與民間投資動能都不足,這次台商回流成了拉抬經濟的主力,值得高度重視。
五缺疑慮、勞動力限制 台須克服的難題
二○一九年一開年,眾多經濟預測機構都賣力下修台灣今年經濟成長率,中研院、元大寶華都是二.四五%,行政院主計總處是二.四一%,台經院是二.二%,中經院是二.一二%,星展銀行是一.九%,三月中央銀行估二.一三%,下半年中研院再下修到二.○六%,行政院主計總處先是下修到二.二七%,再進一步下修到二.一九%,這些數字都是下修的,下半年全球經濟仍是下降的狀態。美國聯準會已預備降息,全球經濟往下墜將會是常態,此時台商回台投資,會不會是台灣力爭上游的最大變數?是可以期待的新力量。
從過去兩年的台灣GDP來觀察,一七年台灣GDP平均年成長是三.○八%,四個季度分別是二.九四%、二.五%、三.三六%及三.四八%;一八年平均年成長是二.六三%,四個季度分別是三.一五%、三.二九%、二.三八%及一.八%。一九年首季是一.七一%,第二季尚未公布,可能與首季相去不遠。但整體來看,台灣今年經濟表現,在亞洲四小龍經濟名列前茅的機率很大。
這當中必須克服一些變數,一是大家對五缺疑慮未解,美國商會頻頻警告,台灣有缺電的危機,四六%的德商則憂心兩岸關係,還好這是常態性的問題;但是對解決缺水、缺電、缺地等問題,政府可以更有魄力。二是勞動力的限制,企業界對民進黨執政通過的一例一休抱怨不已,這也成為台灣企業「怨恨小英」的源頭,加上長期以來本勞、外勞薪資不能脫鉤,造成企業必須要出走,這才是台灣當前必須克服的最大問題。
現在台商回流,當眾多資金回流台灣,政府一方面必須引導這些巨額資金挹注生產事業,尤其是投資有未來性的五加二產業,這時候,除了解決五缺問題,政府必須適度鬆綁法規,包括金融、教育層面,重新找回台灣的經濟活力。另一方面,香港之變,可能造成很多港人想移民來台,台灣的稅制若適時調整,會更有競爭力,台灣發展的格局也會更大。
過去三十年來,台灣的人、台灣的錢跑了;現在這些人和錢要回來了,政府若能蛻變成一個服務的團隊,台商回流對經濟推升的力量,一定會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