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期《今周刊》拿都鮨蘭奢待的小林當封面,很有創意!過去幾年,大家都在談各地小吃美食,這兩年,突然話題轉到米其林,還有很多高檔日本料理,這更印證了晶華酒店董事長潘思亮告訴我的,台商回流,改變過去的消費模式,很多以前碰不到的朋友,現在一個月見了很多次!
這個改變之一,台股以前只有電子股才會漲,今年漲最多的很多跟餐飲有關,例如,瓦城一口氣漲到330元,賣珍珠奶茶的六角從59元漲到183.5元,晶華酒店也從130元漲到204元,甚至漢來美食、豆府,最近也有亞洲藏壽司上了興櫃,有台灣特色的餐飲服務產業抬頭。
二是從高檔料理店一家家開,而且每一家生意都很興隆,可以看出台北的消費力。前不久,有一位創業有成的電子業老闆突然打電話來問我,說明天上午中午有沒有空,他說他訂了足立,等了半年多,突然有一個人出國,他問我能不能參加?到了足立才知道這個只容納十幾個人位子的日式料理,每一個人平均一萬元起跳!
這些年,有鮨字起頭的日本特色料理餐廳,在巷弄內開起來,像鮨天本,鮨野村,鮨七海,到謙安和,吉兆割烹壽司⋯⋯這些高檔日式料理,每一家都不好訂。台灣高資產階層,這些年對高檔食材趨之若鶩。去年台灣進口628公噸日本和牛,斥資11.8億元,也進口5345萬元鵝肝及6032萬元海膽。
去年營業的微風南山特闢三個樓層引進6家超市級美食料理,號稱全台最難訂的the Ukai Taipei,是創意日式鐵板燒,巴菲特喜歡的Smith&wollensky也進了微風南山,同樣一位難求。
這種高檔美食料理,從頤宮拿到米其林三星,到江振誠的RAW,一直蔓延,成為流行時尚;這也改變了台灣一直以來的廉價思維,勇敢拋開costdown的觀念。
我週遭朋友慢慢改變觀念,大家都覺得一生吃進肚子裡的花費並不多,真正賠最多錢的都是投資失利,何不對自己好一點?還有一分錢 一分貨,好食材一定不便宜,既然有益身體健康,為什麼不吃好一點?這個觀念改變,撐起台灣美食產業半邊天。這期《今周刊》值得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