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只說裝潢一、二樓,卻連頂樓都弄好了,不付錢還被告」 裝修糾紛層出不窮 律師提醒找業者前先看這件事

「只說裝潢一、二樓,卻連頂樓都弄好了,不付錢還被告」 裝修糾紛層出不窮 律師提醒找業者前先看這件事

2019-07-18 10:55

好不容易買了新家,開始準備裝潢、裝修,但又擔心碰上不時在新聞出現的裝潢糾紛?據住宅消保會統計,裝潢糾紛的申訴案件從102年的295件,逐年上升至107年的1156件,暴增將近4倍。

其中,裝潢時最常見的三大糾紛首先是明細不清、事後才被追加費用;第二是驗收時,才發現實體與原先想像的設計有所落差;第三則是工程一再延宕,最後發現是無照裝修公司。

 

裝潢糾紛的案件時有所聞,但消費者在面對裝潢業者時,宛如「小蝦米碰上大鯨魚」,就算鬧上法院,民眾總因訴訟曠日費時又傷荷包,最後只能摸摸鼻子吞下去。

 

主持粉絲專頁《厝邊好律師》的執業律師Brian也明確指出這種現象,他坦言,從自己經手處理過的裝潢糾紛,及觀察往年案例看來,大多數民眾若上法院與業者互告,最後消費者敗訴或被迫和解的不在少數。

 

遇糾紛想訴訟好難

消費者提告前先遇3大困境

 

但為何會有這種現象呢?Brian表示,在相關法律的設計上,的確對消費者是比較不利,就算合約簽訂時再小心,仍難保糾紛一定不會發生,就算真的發生糾紛,想藉由法律途徑解決時,因訴訟勞民傷財,也成為消費者怯步的原因。

 

民眾若與裝潢業者發生糾紛,想要提告時,首先就要面對「三個困境」,Brian解釋,首先是「訴訟」,打官司往往曠日費時,沒個一兩年是不會有結果的,但業者通常都沒有差別,一樣可以另接新案,繼續賺,但「如果是你,要等嗎?」

 

其次,訴訟時,還需要負擔「舉證」責任,鑑定費一次動輒10萬起跳,又要打一個不確定結果為何的官司,鑑定費加訴訟費對比裝潢新屋的價金,「你覺得划算嗎?」

 

最後,房子買來是要住的,官司一打恐怕房子裝潢施工延宕,訴訟期間只能閒置,買了房卻又不能搬進去住,「你確定還想打官司嗎?」

 

Brian表示,若與廠商發生裝潢、裝修的糾紛,想要得到妥善的處理恐怕不是這麼簡單,但歸納過往所發生過的案例類型,還是有一些「眉角」可以注意的。

 

工程遇瑕疵、被追加費用

律師:最好能定時監工

 

像是裝潢工程發生瑕疵,如裝修項目造成嚴重漏水,或是磁磚、牆壁發生嚴重色差、破損,甚至是尺寸坪數不合等狀況,往往不會在裝修進行時發現。

 

等到注意到有瑕疵時,很常發生法律時效已來不及的狀況,因此在裝潢裝修工程完成後,一定要檢查確認,若發現瑕疵,要儘快訂定期限,命令裝潢、裝修公司進行修補改善。

 

另一個常見的狀況則是消費者在施工過程中,被追加工程及費用, 例如原本只約定好裝潢房屋內部或特定範圍,但最後卻連外牆屋頂都翻新,想藉此海撈更多工程款。

 

面對這種狀況,最好在裝潢前就先把合約內的施工項目跟價錢看清楚,否則到驗收時才發現被無良的業者亂追加工程,最後不得不多花錢,也建議民眾在施工過程中,最好定時監工,以免被業者趁機追加沒約定好的工程。

 

Brian也提到,曾經碰過一個案例是,屋主明明與業者只約定一、二樓的室內裝修,但業者竟然連頂樓都做好了,屋主直到驗收時,因為被廠商多收錢時不願付款。

 

但這個無良業者卻以未付尾款為由,先向消費者提起訴訟。後來一查才發現,這間裝潢公司雖然自稱有立案,卻早以停業,提告原因是為了要用法律上的巧門拖延請求權時效,最後屋主擔心要花大錢訴訟,又擔心時效消滅的問題,只能無奈接受和解。

 

法律有保障但「資訊不對稱

想找好業者先從「信譽」查起

 

Brian提醒,雖然民法對於裝潢的糾紛有訂定規範,給予一定保障,但民眾與裝潢、裝修業者之間,卻存在著「資訊不對稱」的情況,像是屋主發現裝潢有瑕疵,卻要花費大筆鑑定費用舉證施工不良或品質低下,又或者明明有瑕疵,民眾未即時察覺,讓裝潢業者有法律漏洞可鑽。

 

因此,在決定找哪家裝潢、裝修業者進行設計施工前,最重要的還是先去打聽公司的信譽,查詢該公司營業登記資料,多方詢問比較後再簽約。

 

另外,也要注意有些工程行報價時,是給消費者「估價單」,而不是在合約寫明施工項目與價錢,這都有可能給不良廠商動手腳的空間,簽約前可參考營建署在網路上提供的裝修契約範本,免得新家還沒住進前,就先有一堆裝潢的麻煩事要解決。

你上網就被洗腦

劍橋分析是怎麼辦到的?

 

製造新聞、用社群網站搧風點火,劍橋分析背後有非常紮實的大數據技術。

 

劍橋大學的資料科學家柯甘(Aleksandr Kogan)專長是利用臉書資料,分析用戶的政治傾向和關注的議題。《衛報》報導,柯甘在2014年利用透過一款連接臉書的第三方App,吸引用戶作心理測驗、收集了5千萬用戶的公開資訊和好友名單。

 

柯甘將用戶個資提供給劍橋分析及其母公司戰略溝通實驗室,而劍橋分析的前員工爆料,這些未經授權的個資被用來預測選舉結果,劍橋分析並且設計出強大的軟體來監控和操作選舉,包含暗助川普當選。

 

整起事件曝光後,卻產生更多謎團,有四點啟人疑竇:

 

一、劍橋分析與美國大選的關係:已離職的前白宮首席策士巴農(Steve Bannon)是川普的競選操盤手,也曾任職劍橋分析美國有限公司的副總監。

 

巴農是不折不扣的媒體人,曾在布賴特巴特新聞網(Breitbart News Network)擔任執行董事長,被外界批評利用網站宣揚民粹主義、民族主義和種族主義;2016年,巴農辭去新聞網職務,並協助川普當選總統。但不久,今年初巴農與川普關係決裂,他在《火與怒:特朗普白宮的內幕》一書中批評川普「精神失常」。

 

二、劍橋分析與川普的關係:川普的重要金主慕瑟(Robert Mercer)經由巴農的牽線,資助劍橋分析1500萬美金(4.37億元台幣)。

 

三、劍橋分析與俄羅斯的關係:竊取臉書資料的資料科學家柯甘,除了在劍橋大學做研究,也在俄羅斯聖彼得堡擁有教職和研究經費。

 

四、臉書的角色為何?臉書指出,被竊取的5千萬筆個資是經過臉書允許而取得用戶公開資訊,但資料用於商業用途是違反協議的。臉書表示2015年就發現這個問題,要求app下架並銷毀資料。

 

用大數據找出用戶的心魔,用假帳號和假新聞操作心理弱點。你投下神聖的一票,真的是來自你的「自由意志」嗎?

 

延伸閱讀
張淑晶再化名「租屋Jakie」 5大坑殺手法揭密 租屋族這樣做可以拒絕惡房東
張淑晶再化名「租屋Jakie」 5大坑殺手法揭密 租屋族這樣做可以拒絕惡房東

2019-07-15

高雄人愛透天厝卻「越住越窄」 「小坪數、低總價」小宅風吹進南部市場?
高雄人愛透天厝卻「越住越窄」 「小坪數、低總價」小宅風吹進南部市場?

2019-07-10

建商交屋要花錢找人驗屋嗎?專家:不夠專業小心被騙
建商交屋要花錢找人驗屋嗎?專家:不夠專業小心被騙

2019-07-05

「先看樣品屋櫥櫃裡掛的襯衫是直的?還是斜的?」業者不會告訴你的預售屋真相
「先看樣品屋櫥櫃裡掛的襯衫是直的?還是斜的?」業者不會告訴你的預售屋真相

2019-06-06

跟著桐花達人  祕探全台五月雪
跟著桐花達人 祕探全台五月雪

2012-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