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在國際商場上驍勇善戰、萬人之上的郭台銘,在國民黨初選期間,突然感性落淚,跌破所有人的眼鏡。姑且不論這出人意表的表態,是否真能向選民要到選票,以全局來看,不難推斷,郭台銘的眼淚,其實並不單純。
「我是希望韓市長,他要有他的歷史定位,可以創造三贏…」郭台銘日前接受周刊專訪,冷不防地紅了雙眼,更罕見地感性落淚,訴諸選情緊繃,更挑明了自己「不要求連任」、只要求把「台灣經濟搞起來」,創造高雄贏、台灣贏、中華民國贏。
但比起郭董的談話,他的眼淚引起的關注度更高。
不難理解,見過大風大浪、手握千億資產的台灣首富,竟為了一場黨內初選而落淚,自然有了兩極的評價與討論。
同情、憐憫恐怕是極少數,多數選民並不能理解郭董的眼淚,更出現了嘲笑、質疑郭台銘是「政治巨嬰」的批評出現。
昔日因「郭董撕報紙」而結怨的旺旺集團媒體,自然沒放過機會,字句直批郭董的眼淚是因為「氣急攻心」,贏不過韓國瑜而落淚。
不論郭董的眼淚好比是「鱷魚的眼淚」(編按:意指試圖引起同情,刻意留下「假惺惺」的眼淚),還是因為投入大筆競選資金而「心疼落淚」,這些看法,無非是把郭台銘的格局看得太低。
事實上,以過去郭台銘為了成就商業帝國,搶訂單、談判斡旋的手段而言,這場感性落淚的場景,其實是給國民黨黨中央、以及韓國瑜,最後一次的溫情喊話,更是給予自己「脫黨參選」的正當性。
脫黨參選已呼之欲出 友韓路線將會有所劇變
不難想像,國民黨此次黨內初選採取「全市話」,不願採取郭台銘提議的手機民調,早已讓他心生不滿。
尤其郭台銘的支持者樣貌,多數無法在家待命接聽電話,迫使初選民調前三天,就傳出郭韓民調差距甚大。
向來直言的郭台銘,也頻對黨中央開砲,先是質疑中常會上傳出民調外洩,再痛罵國民黨發不出薪資,還得向他借錢紓困。
不難理解的是,常年挨批是「因人設事」的國民黨初選制度,早已點燃郭台銘「脫黨參選」的可能性。
如今他的落淚,不外乎是塑造自己的悲情形象,倘若脫黨參選到底,也可避免被貼上「國民黨歷史罪人」的標籤。
另一面向來看,郭台銘自然曉得「最大勁敵」正是去年聲勢最旺的韓國瑜。
因此早在今年4月,郭台銘還沒宣布參選前,就先下了一棋—— 以鴻海集團董事長的身分,與當時的高雄市長韓國瑜簽署MOU,不論帶來的就業與投資效益,已是漂亮地替韓國瑜的高雄市政添上了一筆佳績。
但怎料不到兩個月,韓國瑜突然地被動式參選,頻喊出「願意承擔任何重要職務」、「為了中華民國不惜粉身碎骨」,自然是將郭台銘、韓國瑜的日後衝突埋下了導火線。
然而郭台銘仍是持續走「友韓」路線,試圖以「中華民國最強經濟霸主」形象,吸納吃「經濟牌」的藍營選民。
只是越加迫切的選情局勢,讓郭台銘與韓國瑜的競爭越加白熱化。「就算大哥拜託你」,以郭台銘的溫情喊話內容來看,不難看出這是他給韓國瑜的最後一個台階下。
國民黨初選民調機制有疑慮,郭董頻把發球權丟回韓國瑜,試探韓的態度;換言之,倘若韓初選勝出後仍「全盤接收」,那麼郭台銘的眼淚可說是「最後通牒」,郭、韓撕破臉的局面,恐怕已經不遠。
而能讓郭台銘費盡心思、不惜銀彈攻勢,可想見他拿下2020總統大位的決心。
「我只求一個,將來台灣的歷史,中華民國給我一個小小的地位,」這短短的一句話,早已道盡了郭台銘的眼淚與他的深謀遠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