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歸已經22周年,歌舞昇平、手搖五星旗的景象不再,取而代之的是爭取民主的「七一大遊行」,而今年最大的插曲,即是抗爭者突然闖入立法會,猶如2014年台灣太陽花學運的翻版,試圖透過衝撞,要求港府正視其訴求,做出最大的讓步。
歷史可以鑑往知來,香港抗爭者之所以選擇在「七一大遊行」升級抗爭行為,可說是其來有自。
回到1997年7月1日,這是香港從英國移轉政權至中國的歷史關鍵日,《中英聯合聲明》當中囑明,中國允諾對港政策「五十年不變」。
但僅僅6年,承諾首次出現裂痕,當時的香港特首董建華,積極推動《基本法》第23條立法草案,將「煽動叛亂」、「分裂國家」等罪名納入法條,這項草案引起港人擔憂,意外促成首場「七一大遊行」。
沒人料想的到,竟有50萬名市民響應上街,隨著輿論壓力日益增加,這項草案很快就撤回,隔年董建華以「腳痛」為由下台,直至目前,沒有任何特首敢再碰這項「地雷區」。
回過頭來看現在,這次抗爭者提出的五大訴求,不外乎是希望透過抗爭施壓,複製當年《基本法》第23條的成功經驗。
一、徹底撤回修例
二、收回暴動定義
三、撤銷對今為所有反送中抗爭者控罪
四、徹底追究警隊濫權情況
五、以行政命令解散立法會,立即實行雙真普選
儘管港府釋出善意,表示明年立法會換屆,《逃犯條例》草案隨即失效,但抗爭者憂心,一旦該法案恢復修例,屆時如果國際關注聲量太低,闖關的可能性將會大幅提高,唯有徹底撤回修例,才能永絕後患。
效仿台灣太陽花運動 抗爭者要如何延續「反抗力量」?
目前有些推論指出,香港警方是刻意撤出立法會的警力,以便抗爭者闖入,然後港府再順勢將外界譴責與批評的聲浪,套在抗爭者身上。從目前輿論就可觀察出一個現象 —— 香港市民開始質疑抗爭的正當性,認為闖入立法機構是非法行為,而且不應該是抗爭的首選目標,環球日報社論更直批「香港不應成為暴力的天堂」。
換言之,原本反送中所積聚的力量,隨著持續出現游擊戰般的抗爭行動,支持的聲音開始縮小,批評的輿論反而增強,更有人意指這樣的行為是「暴徒」行徑。
由此可知,如何從抗爭行動,轉化為「長期性」的反抗力量,是目前抗爭者所應該思考的方向,而台灣當初的太陽花學運,似乎是可以參考學習的範例。
2014年太陽花學運落幕後,為了讓支持的力量可以延續,台灣第三大黨「時代力量」就此誕生,如今也在地方議員、立委席次,占了不小的發聲比例。這對台灣政治局勢與社會氛圍產生重大影響,原本在體制外的參與人士,走進立院院,設法在內部做改變。
從「游擊戰」模式,到走入「體制」,看起來是這群香港抗爭者最有可能再推進訴求的方式,然而,令人扼腕的是,香港法制已不若台灣這般自由,早已緊縮市民的參政空間。
翻開2018年底的一則消息—— 「民族黨遭港封殺,變非法社團」,民族黨在雨傘運動後籌黨,主張「建立獨立和自由的『香港共和國』」,但組成後卻遭到封殺,港府祭出《社團條例》,認為國家安全為上,將該政黨的一切運作都視為「非法」。
原本該法是針對黑社會所訂立,如今卻被用來打壓政治異見者,港府更強硬地指出,若有同樣宣揚港人自決、香港獨立綱領等情況,將會採取鐵腕行動。
由於香港首次以「國家安全」作為執法標準,未來勢必針對異見團體或政黨,祭出相同手段,對港人們來說,要走進體制內推進民主法治,恐怕比台灣還要艱辛。
爭取真普選 2020將是香港巨變的一年
值得注意的是,抗爭者五點訴求中的最後一點,要求真普選,看似與這次抗爭無關,但暗藏的伏筆是,2020年是香港最為可能巨變的一年。
2007年,中國人大常委會決定確定香港普選時間表為—— 2017年普選行政長官(特首),2020年立法會議員普選產生。
香港市民能一人一票選出香港特首,看似落實了「港民自治」,但特首候選人必須先由一個「有廣泛代表性的」提名委員會產生;換言之,此「普選」的意涵是要先經「篩選」程序,無法經由公民提名、政黨提名的公開方式推派,被外界批評為「假民主」的機制。
以林鄭月娥為例,幾乎被香港市民貼上「親中」標籤,一旦立法會也實施所謂的「普選」,未來推動的法案是否真能落實、貼近「民意」,才是香港民眾所擔憂的。
這也不難理解,為何美國國會大動作拋出要修《香港人權與民主法》草案,明確設下2020年香港立法會實施「真普選」底線,否則將取消「獨立關稅區」特殊優惠的壓力。
「他們追求的是民主,我認為多數人都想要民主。不幸的是,有些政府不想要民主。但他們(香港抗議者)為的就是這個,就是民主,從來沒有什麼比它更好了。」從川普今(7/2)天針對香港事件的回應來看,此次香港抗爭者的最大成就,正是把「民主」訴求成功登上全球媒體版面,並讓各國領袖看見。
如今反送中運動逐漸淡去,國際目光漸漸從香港轉移到其他議題,加上組黨困難重重,這些民主抗爭者如何繼續凝聚民意支持,並讓五點訴求全數過關,是他們當前最為重要的課題。而香港抗爭運動也提醒了台灣人,要珍惜得來不易的民主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