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碰上科技,會擦出什麼火花?國家兩廳院導入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AI語音辨識系統「雅婷逐字稿」,服務劇場表演的演前導聆、演後講座,給予每個人享有藝術平權。
國家兩廳院也要跟上AI潮流了。
今年7月14日起,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Taiwan AI Lab,以下簡稱 AILabs)所設計的「雅婷逐字稿」,將首次登場,在廳內與觀眾見面。
「測試6個月左右,雅婷逐字稿的準確率從6成提升到8成5,是一名進步神速的聰明學生。」國家兩廳院藝術總監劉怡汶難掩興奮之情表示。雅婷的技術本質是人工智慧(AI),它不僅有語音辨識能力,甚至跨足音樂領域,雅婷的聽譜比人精準,同時還會自創曲子,搖身變成了雅婷作曲家。
嘗試引進科技,打造藝術共融環境
劉怡汶表示,由於兩廳院在推動藝術共融,希望透過與AILabs合作,讓每個人不會因為外在條件,限制了欣賞藝術表演的機會,「雅婷逐字稿做為即時文字輔助,幫助需要的人瞭解表演內容、對話。」
舉例來說,當觀眾進到兩廳院欣賞表演或參加戲後座談時,院廳兩側的投影螢幕透過「雅婷」的輔助,能同步把舞台上歌劇、舞台劇表演者的內容,轉換成字幕。
劉怡汶感性地說道,此次的合作關係,突破了過往藝術與科技間的鴻溝,我們就像是站在兩座山的山頭,彼此急切呼喊想要對話。
看似簡單,卻是龐大不易的工程。「雅婷年初剛到兩廳院時候,因沒具備藝術領域的背景知識,我們需要從零開始教,餵給她一本藝術史的字典都還不夠。」劉怡汶回想當時雅婷見習台灣國際藝術節(TIFA)的演前導聆與演後座談的模樣。
接著的6個月,不停輸入兩廳院內各種節目表演內容資料、餵給她表演相關的譜子、新聞稿或文章。在兩廳院與AILabs日以繼夜的努力,雅婷已經清楚、瞭解場館與藝術家在做什麼,「未來,說不定雅婷能預測表演者接下來要講什麼話呢!」劉怡汶笑著表示。
藝術即生活,人機界面體驗再提升
成功研發雅婷逐字稿的幕後功臣,正是PTT創辦人杜奕瑾所成立的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Taiwan AI Lab,以下簡稱 AILabs)。AILabs 專注人工智慧開發,雅婷逐字稿是團隊於2018年推出的AI語音辨識系統,能夠即時將語音轉換為文字。「主要有兩種訓練雅婷語音轉文字的技術基礎,分別是語音模型(acoustic model)與語言模型(language model)。」杜奕瑾解釋道,語音模型是指各種聲音在講同一個字,意即讓雅婷多聆聽不同口音人的聲音;語言模型則是指文字的使用,當雅婷對這領域的詞彙越熟悉,模型就會越完整。
「我覺得兩廳院的合作很有趣,我一直相信只要誰定義未來新的體驗,就會是主導未來的人。」杜奕瑾以過往科技發展為例,過去看到微軟因主導人跟個人電腦間的體驗,曾經成了世界市值第一的公司、蘋果也因主導了人與行動裝置的體驗,也躍身為世界市值名列前茅的企業。「語音介面體驗會是下一代AI與 IoT融入生活中的關鍵,與兩廳院的合作正幫助科技融入到人的生活中,變成大家都可以使用的東西。」
許多人常談台灣產業為什麼無法轉型,杜奕瑾認為科技人是該從過去接訂單思維轉向思考體驗價值,去想想科技能提供人們什麼服務。未來,AILab的雅婷逐字稿還會繼續與其他場域合作,像是法律或醫療等,累積摸索人機介面的使用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