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願景基金2籌資不順? 孫正義三大動作甩質疑

願景基金2籌資不順? 孫正義三大動作甩質疑

2019-06-26 10:25

五月九日,軟銀集團舉辦二○一八財務年度、第四季度的法人說明會。例行性的場合,卻因董事長孫正義宣布「將開始籌備『願景基金2』、籌資金額維持同樣規模」的消息,讓這場例行會議的能見度瞬間飆高,包含彭博社、路透與《華盛頓郵報》等國際媒體,紛紛撰文披露這則重磅宣示。

截至三月底,財報資料顯示願景基金持有的六十九個標的(目前八十二個),其投資總金額已超過六二○億美元,這個數字,距離手頭上擁有的資金總額九七○億美元愈來愈近,銀彈有限的情況下,再啟募資,的確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然而,原先近千億美元的資金中,有高達六百億美元來自沙烏地阿拉伯與阿聯酋的主權基金PIF與Mubadala,孫正義又在六月二十二日來台參與論壇時明確地表示,「已婉拒中東主權基金參與願景基金2。」如此情況下,如何籌措銀彈,成為當前的重大難題。

 

一位國內金控債券部門高階主管便表示:「軟銀為了第一期願景基金,兩年多來其實財務槓桿始終維持在非常高檔。」募集現金並改善財務狀況,已成為通往願景基金2的道路上,不得不面對的大石頭。

 

而軟銀集團,也的確開始採取一些動作,要對付這塊大石頭。

 

動作一:分拆軟銀電信

 

去年十二月,軟銀集團旗下從事通訊業務的軟銀公司(俗稱軟銀電信),在東京證交所掛牌上市。這樁日本史上最大宗的IPO(首次公開募股)案,在募集到二三五億美元的同時,也改變信評機構評估軟銀集團債券評等的方式,軟銀不再適用電信公司的標準,而被視為純然的控股公司。

 

從美銀美林證券五月二十七日發布的報告可以看出,變動之後,債信評估時參考的最重要指標從「現金流量表」轉為「資產負債表」,這個改變,更加符合目前軟銀集團的走向,也讓軟銀未來的債信評等,更容易反映集團在財務體質調整上的努力。

作為高度槓桿的控股公司,軟銀集團流動比率僅八九%、自有資本率三八%,可以說,「舉債籌資」在軟銀集團的財務結構裡扮演特別重要的角色,且債息壓力的確頗為沉重。

 

儘管信評機構皆表示,近期並沒有調整軟銀債券評等的打算,但例如穆迪也在報告中提到,假如軟銀能提高資產多元性及債息覆蓋比率,或許可以期待在未來調升軟銀集團的信用評等。

 

換句話說,雖然這樣的轉變無法立即幫助軟銀集團降低債息,但對軟銀來說,這仍是集團轉型的重要一大步。唯有如此,才有可能期待未來的評等調升、進而壓低資金成本,讓整個財務結構因為正向循環而變得更健康。

 

動作二:推動Sprint併T-Mobile

 

軟銀的第二個動作,來自於遠在太平洋彼端的美國本土。

 

去年四月三十日,美國四大電信之一的T-Mobile,其執行長勒傑爾(John Legere)在推特宣布,與軟銀旗下的Sprint就合併一事達成協議。兩者若合併,帶來的用戶群體將達一.三六億人,基地台覆蓋率也能進一步提升;更重要的,則是藉由合作提升兩者在5G市場上的競爭力。外界因此相當看好這兩家全美第三、第四大電信業者的合併綜效。

 

然而,這樣的合併案,卻從去年發布、十月經雙方股東批准以來,至今仍遲遲無法完成,美國官方與消費者對於反壟斷的擔憂,為其中最關鍵阻力。

 

今年五月二十日,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主席核准兩者的合併案;態度較為強硬的美國司法部(DOJ),也在兩家公司承諾將資產出售給Dish Inc.後開始軟化。就在一片看好之際,六月十一日,由紐約州帶頭的十位檢察總長發起訴訟,認為此舉將會增加消費者的費用。

 

像是在回應檢察官們的訴求一般,Sprint執行長克勞雷(Marcelo Claure)在六月十九日軟銀集團的股東會上表示,兩大電信會和有關當局做出承諾,將維持低廉收費、加速5G發展並提供更多工作機會,看好合併案在做出以上承諾後,能順利過關。

 

以一八年為例,Sprint與T-Moblie分別產生約一○四億與九十三億美元的營業現金流,如合併案通過且營運狀況提升,對於持有Sprint八四%股權的軟銀集團來說,無論是在損益或現金流量的角度,都是超級利多。美銀美林證券也在五月二十一日的報告中指出,若合併案成真,占軟銀總合併債務達二七%、來自Sprint的債務,很可能可以從合併報表中移除,將可大幅減輕軟銀的債務壓力。

 

如此一來,連帶的好處是在新的評等架構下,優化的債務結構將可以獲得更高的債信評定分數,也為軟銀的評等上調增添了想像空間。

 

動作三:積極處分資產

 

最後,在處分既有資產上,軟銀也是動作頻仍。

 

早在一六年,軟銀就宣布賣出部分阿里巴巴的ADR(美國存託憑證),至近日宣布處分完成,貢獻稅前淨利約一一一億美元;今年五月底,軟銀集團進一步宣布將持有之日本雅虎股票轉售給旗下的軟銀公司,預計獲得五二五○億日圓(約四十九億美元)現金。

 

此外,根據一八全年財報顯示,願景基金共有十八檔投資標的來自母公司軟銀集團的轉售,總金額高達一九八億美元,當中不乏Uber、滴滴這樣的大型投資案。

 

透過上述交易,軟銀集團獲得約三五八億美元現金,對增加流動性或應用在接下來的投資案上,皆有顯著幫助。決定啟動願景基金2籌備一事,軟銀顯然有備而來。

 

然而,從五月初的法說會開始,市場就不時傳出第二輪募資並不順利,孫正義宣布婉拒阿拉伯主權基金參與第二輪投資,無疑加深外界的懷疑。

 

總結外界對願景基金之所以有籌資不順的質疑,大致可分為三個面向。

 

軟銀集團

 

外部憂難監督  孫正義背水一戰

 

首先,「資訊揭露不夠透明」是其中常見的質疑,這讓外部監督變困難,未掛牌新創公司的估值究竟如何產生、願景基金目前燒掉多少資金,都是許多人關注卻得不到答案的問題。高盛分析師Ikuo也直言,業內的確很多人擔心,願景基金會成為暗不透光的巨大黑盒子。

 

第二個質疑,則在於「領導人風險」。英國《經濟學人》雜誌今年三月便指出,雖然願景基金的委員會理論上擁有孫正義在內共三名最高決策者,但說穿了,另外兩位也只是受雇於孫正義的員工,很難想像能夠對孫正義的決斷有太大的話語權。花旗也呼應這項隱憂,在今年二月六日的報告中將軟銀集團「決策過於依賴少數精英」,定調為集團風險之一。

 

最後,也是最直接影響願景基金2籌資的質疑,則是願景基金出手太闊綽,「給予新創公司過高的估值」。因為願景基金的投資案可分為「新投資案」或「承接軟銀集團既有投資」兩大類,「承接自軟銀集團的投資案」讓估值過高的現象,從小問題演變成大問題。

 

身為願景基金前兩大出資者,PIF與Mubadala就曾於非公開場合指出,願景基金過於慷慨,甚至懷疑「軟銀集團先投資,再以更高價格轉手願景基金」。尤其,軟銀集團在這些轉手交易中鮮有賠本,軟銀集團以總額五十九億美元投資,並以六十八億美元賣給願景基金的滴滴,就是最好的例子。

 

這個矛盾,在願景基金一九年初準備投資WeWork時,顯露無遺,原預計投入一六○億美元,在Mubadala強力反對下,最後僅剩下二十億美元。

 

如今面對外界質疑,軟銀集團也拿出行動為願景基金2及其財務結構預作布局。其成敗不僅攸關整個願景基金生態系統能否持續擴大,更是第一期願景基金非常重要的成績檢驗。在願景基金已成為軟銀集團最關鍵成長引擎的情況下,這一役對孫正義來說,只許勝不許敗。

 

軟銀集團
願景基金、Slack

 

延伸閱讀
東西股神不同道 看懂孫正義「想像力投資」
東西股神不同道 看懂孫正義「想像力投資」

2019-06-26

世界最強獨角獸獵人 孫正義思惟解密
世界最強獨角獸獵人 孫正義思惟解密

2019-06-26

連續20年報酬率超過44%  軟銀孫正義正在投資哪些公司?
連續20年報酬率超過44% 軟銀孫正義正在投資哪些公司?

2019-06-25

在貿易戰炮火中還能佈局獲利 為何孫正義讓郭董急著請益學習?
在貿易戰炮火中還能佈局獲利 為何孫正義讓郭董急著請益學習?

2019-06-23

力挺郭台銘 孫正義願貢獻己力幫助台灣勞退基金提高績效
力挺郭台銘 孫正義願貢獻己力幫助台灣勞退基金提高績效

2019-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