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孫正義這名字又熱起來了。他來台灣參加論壇,當然會在國內引起話題;但在國際間,孫正義的熱度同樣飆高,溫度驟升的起點,是他在五月九日軟銀法說會上正式對外公布,將開始著手籌備「願景基金」第二期,且籌資規模不變。
兩年前,願景基金挾著三兆元新台幣的銀彈,鎖定科技新創,狂妄強調「一出手至少就是一億美元投資額」。兩年過去,他繳出來的成績也的確夠狂,據計算,當今全球三六二家「獨角獸」,願景基金就投資了其中八十二家,於是,這檔基金也真真切切地開始形塑了你我當下的科技生活。
因此,當孫正義喊出要以同樣三兆元台幣的規模打造願景基金第二期,無論是要看未來趨勢、看投資方向、看創業機會,孫正義腦袋裡的思惟邏輯,都值得認真拆解一番,這是本期封面故事的源起。
採訪過程中,某位受訪者對願景基金的一句評語,在編輯部引起一陣討論;他說:「願景基金可以自己製造投資標的⋯⋯。」乍聽不合邏輯,但進一步想,這句話的言下之意,或許才是孫正義最魔幻也最真實的威力:因為旗下獨角獸的數量夠多、業態夠廣,所以某些在其他私募基金眼裡不想投、不敢投、不願投資的公司,孫正義能夠靠著舞動「群獸」協作,硬是讓它拔尖崛起。
一家科技新創的崛起,可能就是一個既有模式的顛覆,也將引發一個新的未來。孫正義雖是布局未來,但也像是正在塑造未來。
徐志摩說「數大便是美」,願景基金或許沒有太多文學性,但編寫著「群獸協奏曲」的孫正義,確實正在一步一步完整他腦中所想的夢幻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