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超商取貨服務已經如此便利的台灣市場來說,如果單單只是新增800個電信門市作為線下取貨點,對momo似乎不具太大意義。那麼台灣大哥大和momo如此大費周章進行系統和物流串接,究竟在想些什麼?
當全台灣已經有超過1萬家超商門市可以提供電商線下取貨服務,再增加800家台灣大哥大的電信門市,對momo有意義嗎?
momo董事長暨總經理林啟峰直言:「如果只做一件事,意義不大。」台灣便利商店的密度極高,增加800家門市做為取貨點,對「便利性」的加分有限;同時就momo使用者習慣來說,目前仍有高達8成左右選擇宅配,對門市取貨的需求不特別高。
但如果momo在和台灣大合作線下門市取貨服務的同時,也合作結合電信門號綁約的商品搭售服務,那情況可能就不一樣了。
舉例來說,今天消費者如果在momo平台上,透過搭配申請台灣大的電信資費綁約方案,以更優惠的價格購買手機等商品,那麼消費者到門市取貨的目的可能就不全然只是考量到「便利性」,而是相對於超商,電信門市有更多3C和電信專業人員可以提供相關服務。不論是要進一步詢問電信方案,或是想要為手機包膜、保險,或是現場開箱驗貨等,都是電信門市不同於超商的價值所在。
站在台灣大電信商的立場,透過和擁有數百萬件商品數的momo合作,等於為台灣大用戶提供了更多元的綁約商品選擇性。特別是在消費者智慧型手機換機周期拉長的情況下,現在不只是台灣大,包括遠傳等各大電信商,近來都更著力於開發手機以外的多元商品供消費者作為綁約選擇。從這個角度來看,momo就可能成為台灣大在爭取用戶時的一大優勢。
即將在6月接任momo總經理的台灣大哥大資深副總經理暨商務長谷元宏也提到,當電信綁約搭售商品的選擇,從智慧型手機開始往更多元化發展,相對於台灣大自行採購,momo更具備選品上的專業。
此外,momo站上每月有高達740萬人次不重複訪客,藉由momo的導流,也有機會為台灣大帶來新客,並可能透過將消費者從線上引導至門市取貨,再創造出門號申請以外,更多的生意機會。
而對momo來說,台灣大的實體門市除了可以擴大線下取貨點的覆蓋範圍,並且藉由電信門市人員提供專業服務,讓消費者在購買手機、電腦等高單價3C商品時更安心;和台灣大合作門號綁約服務的另一層意義,是momo有機會吃到這塊規模上看數十億元的電信商品補貼市場。
雖然經歷過499之亂,今年選擇購買商品結合電信綁約的消費者數量恐怕不如以往,但谷元宏估計,台灣大今年在這部分的需求規模就算不到百億元,也還會有50億~60億元。而這對momo來說,就是一塊不小的新市場機會。
此外也可以想像,momo和台灣大之所以如此大費周章,耗費時間、資源進行系統和物流串接,期待的絕對不會只有集團內不同事業體之間的客戶交流。相信他們更看重的,還是希望透過合作來提高彼此競爭力,然後從彼此的競爭對手手上搶下更多市佔。所以momo有機會爭取的潛在市場規模,還可能更高於這個數字。
然而,集團資源整合本來就不容易,更何況是兩個這麼大的事業體,而且線上、線下整合的最大挑戰,往往不是技術,而是組織和利益分配。因此實際上能創造出什麼樣的綜效,仍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