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朱立倫質疑小英稅改濟富 但真正受惠的是薪資族

朱立倫質疑小英稅改濟富 但真正受惠的是薪資族

張弘昌

焦點新聞

朱立倫臉書

2019-05-05

5月3日晚間,前新北市長朱立倫邀請前金管會主委曾銘宗在臉書直播,批評蔡政府的稅改是「障眼法」,而且是「小濟貧、大濟富」。

隔天早上,朱立倫再度臉書發文質疑小英的全民稅改方案,表示「許多受薪階級看似扣除額變多了,然而相較之下,蔡政府對富人卻大方無比,包括綜所稅率從最高45%下修到40%,股利所得的稅率,則一口氣從45%調降到28%。」由於正值繳稅時節,此文一出引發網路各界論戰。

 

今年5月,綜所稅納稅義務人開始適用去年初通過的稅改新制(全民稅改方案),按照財政部預估,將有542萬戶的所得稅負擔減輕,為此總統蔡英文日前還透過官方LINE發布懶人包流程圖,讓民眾一次就看懂,因此朱立倫的直播和發文,明顯是針對小英而來。

 

 

全民稅改方案,是前行政院長林全任內的政績,並在賴清德繼任後立法通過。而當初為了捍衛自己的改革理念,林全接受《今周刊》專訪時就直接指出,此次稅改的最大受惠者為「薪資所得者」和「中低收入者」,增加的是公司營所稅和外資股東股利所得,政府整體稅收則沒有明顯增減。換句話說,主要是稅收來源結構改變。

 

為何對薪資所得者和中低收入者有利?從稅改內容就可以清楚知道,當時修法提高了四項所得稅扣除額,包括標準扣除額、薪資扣除額、身心障礙扣除額和幼兒扣除額,分別增加33%(9萬元到12萬)、56%(12.8萬元到20萬)、56%(12.8萬元到20萬)和380%(2.5萬元到12萬),受益戶則分別為517萬戶、542萬戶、62萬戶和61萬戶。

 

以此推算,只要個人年所得低於40.8萬元、雙薪家庭年所得低於81.6萬元、4口之家(兩位5歲以下子女)年所得低於123.2萬元,就不必繳稅,而這也讓許多人今年報稅時,發現跟去年不一樣,開始「有感」。

 

 

營所稅+股利所得稅的實質負擔稅率

超過綜所稅最高稅率

 

另外,外界爭議最多的股利所得稅,最後在甲乙兩案中採用乙案,也就是「合併計稅減除股利可抵減稅額」和「單一稅率分開計稅」擇一使用。

 

「合併計稅減除股利可抵減稅額」就是將股利所得與其他各類所得合併加總,計算應納稅額後,並按股利金額的8.5%計算可抵減稅額,但每一申報戶抵減上限金額為8萬元,這對全年股利所得約94萬元(8萬元/8.5%)以下者有利,也有機會享有退稅,適用一般小額散戶和菜藍族。而要超過94萬元股利,以股息殖利率5%計算,股市資金要在1880萬元以上。

 

至於「單一稅率分開計稅」,指股利所得按照單一稅率28%分開計算稅額(分離課稅),其他各類所得則另外計算後,合併申報繳稅,這對適用綜所稅高稅率者(30%以上)有利,而這點也是朱立倫批評的地方。

 

對此,早在稅改草案期間,林全就已經舉例解釋。他說,假設一家廠商獲利100元,他先交20元營所稅(新稅制從17%提高到20%),剩下80元分配給股東,又用28%分離課稅(原本26%,後來立法調高為28%),相當於在綜所稅被課徵22.4元(80*28%),兩者合計稅率是42.4%((20+22.4)/100),已經高於綜所稅最高累進稅率40%。

 

林全認為,在承擔風險下,股東投資企業每淨賺100元還要交42.4元給政府,已經不算輕了。而且如果要增加企業股東在台灣的投資意願,稅制的高低是很重要的一環。

 

事實上,根據財政部的試算表,這次股利所得課稅也是「大搬風」,取消了兩稅合一可扣抵稅額減半制度,增加了股利所得乙案新制,各自減少和增加了500多億元的稅收,而按照2015年所得稅報稅資料比較,這500多億元重分配後,一般民眾因為新制可享有約300億元減稅額,高所得富人則約263億元,前者仍然高於後者。

 

至於綜所稅最高稅率從45%降至40%,過程有其歷史緣故。2014年,在民眾仇富氣氛下,立法院通過富人稅條款,除了將股利可扣抵稅額減半外,還把年薪超過千萬元的所得者,最高稅率調高5%。

 

原本這項立法是因為稅制不公呼聲不絕,因此順從民意想從富人身上多擠出稅收,但卻引發後遺症,因為連高階人才的薪資負擔也跟著增加,結果開始爆發出走潮,或被境外公司挖角,不利產業升級。

 

當時和碩董事長童子賢就忍不住批評,45%所得稅率原本想要增加課徵資本家的所得,卻意外懲罰到專業經理人,衝擊到這些工作者的創造力及生產力,跟政府的初衷背道而馳,最後就是把台灣人才往國外推。其實不光是台灣,法國的富人稅也因為造成境內資金大量出走,最後黯然收場。

 

薪資所得稅收占比過高

有待進一步稅改

 

股利所得課稅只是新制取代舊制,增減變化不大;而綜所稅四項扣除額大幅提高以照顧中低所得者,但政府整體稅收卻沒有明顯增減,因此必然有其他稅種增加來填補,這個被「拔鵝毛」的稅種就是之前提到的營所稅和外資股東股利所得。

 

其中營所稅從17%增加到20%,是最大宗的創稅來源,可增加600多億元,但仍比美國、日本、韓國和中國大陸還低;外資股東的股利稅額扣繳率則從20%增加至21%,也不得抵繳未分配盈餘加徵稅額。

 

由此可知,當初林全所主導的全民稅改方案,並非「小濟貧、大濟富」,而是政府稅收來源重分配,且由於內資稅率和外資拉近,反而減少了過去「假外資」的怪象。

 

至於薪資所得稅收占比過高問題,則有待進一步推動稅改,比方檢討房地產等財產交易和持有的稅率,以縮減貧富差距。

 

 

 

再者,有一天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星期六上午,我與老婆大人在淡水與三芝交接的海邊健走時,偶遇以前在天母教會的朋友,這對夫妻是來淡水海邊散心的,因為目前他們夫婦倆星期一至星期五均需照顧年紀93歲,且雙腳骨折的老母親。對照顧年邁的母親這一件事,我的心與他們頗有同感,照顧的人每天要做許多照料的事,在緊繃的氛圍下,身心靈也會感到疲累,非常需要找一天出來散心透透氣,讓拉緊的發條稍微放鬆一下,補給一下身心靈的維他命 C。

 

我朋友的老婆大人說,「她 2020 年2月份剛從職場退休,本想享受一下退休的生活,但沒想到自己婆婆2月份剛好跌倒骨折,還未享受到退休生活的樂趣時,就要每天待在家裡煮三餐給婆婆吃,還要幫婆婆翻身及處裡她的大小便。還好先生仍在家接案工作,可以每 2天幫他母親洗澡一次,減輕我一些負擔。」這是銀髮族退休後,還需照顧婆婆,無法享受退休生活的故事。

 

我的朋友接著跟我分享說:「由於他的弟弟還未退休,因工作關係,星期六、日才能放假,他的弟弟還很孝順,星期六、日可暫時接手照顧他們年邁的母親,讓他們夫妻倆星期六可外出散心,讓生活加點調味。」

 

我朋友已66歲了,由於他哥哥旅居加拿大,無法回臺灣照顧他的母親,因此,照顧年邁母親的重擔,就落在我朋友和他老婆大人的身上。我問我朋友說:「為何不請外勞來照顧您母親呢?」他說:「一方面他媽媽本身不習慣外勞來家裡照顧;另一方面,若請外勞,還要照顧外勞的起居生活和情緒,不如自己照顧最省錢、最省事。」

 

可是我朋友的太太對她先生所說的話卻有不同看法,認為母親是大家的母親,須輪流照顧,不然沒有照顧母親的人,就要出錢給照顧的人。而我朋友對他太太的見解則有不同的看法,認為照顧母親是天經地義的事,若還要其他兄弟姊妹出錢,反而增加他的照顧壓力,出錢的人就會指指點點,挑東挑西的。

 

照顧年邁母親的事,就需要有一個人不計較願意付出,家族才能維持和諧,我這位朋友就是這樣的人。

 

還有我居住在臺北灣社區的關係,為了生活便利,理髮時總會找社區附近的理髮廳。有一次我到這一家理髮廳理髮時,理髮廳老闆喜孜孜地跟我分享他的喜事說:「我剛花了 680 萬買到一間 4+5 的公寓房子,總計8個房間。」我聽了老闆分享之後,腦中轉了一下說:「是不是5樓沒有產權的加蓋房子」理髮廳老闆馬上提高分貝高興地繼續跟我分享說:「買了這一間房子,我終於不用租房,可以擁有自己的房子,也可把媽媽接來住。女朋友(其實是我太太)也可以一起住,房貸也可以一起負擔,而五樓有 5 間套房,稍微整修後,每間可出租 4,500 元。」「真的好棒,又可創造被動收入。」我對他的見解,深表贊同。

 

緊接著我再次好奇的反問這位理髮師說:「請問您,您只有要接您媽媽來住,怎沒有想到您父親呢?」

 

理髮師語帶無奈的說:「我父親已經 68 歲了,目前在南投老家照顧 92 歲的祖父,祖父因為車禍骨頭開刀,由於手術沒有很成功,兩腳逐漸萎縮,不良於行,再加上我祖父他不喜歡請外勞來照顧,只好由我父親來照顧。」

 

「請問你祖父生幾個小孩呢?」我又好奇地問。老闆回答說:「我祖父生了5個小孩,3 女 2 男,3位姑姑沒有負責照顧他祖父,但其中有一位比較有錢的姑姑會每月支付5千元給我父親,另一位叔叔則每月提供2萬元給我父親,總計2 萬5千元作為我父親照顧我祖父的辛苦錢。」

 

這位理髮店老闆的祖父,因為他的姑姑與叔叔願意出錢給他父親來照顧年邁的祖父,使家族的和諧得以維持,也能盡到孝道。

 

對銀髮族朋友還有體力照顧年邁的父母親,以及他們年邁的父母親晚年還能夠得到照顧的情況來說,這是銀髮族朋友的恩典,也是年邁父母親的福氣,這些恩典好比《聖經》裡頭的一句話:

壓傷的蘆葦,祂不折斷

將殘的燈火,祂不熄滅

 

這種景況像極了溫柔的慈悲⋯⋯

 

作者簡介

謝冠賢
 
現職:吉野家股份有限公司、鍾媽媽不動產有限公司;經歷:鋰科科技董事長特助兼財務部經理、國家安全局戰略研析處、國軍北投醫院會計部門主管、中國科技大學兼任講師

李淑芬

現職:伊甸基金會護理人員

本文摘自書泉《不退休其實更好

延伸閱讀
稅收超徵5千億拿去「還債」 稅改團體:應還稅於民
稅收超徵5千億拿去「還債」 稅改團體:應還稅於民

2018-05-09

看不懂這次三讀通過的稅改? 懶人包看這裡
看不懂這次三讀通過的稅改? 懶人包看這裡

2018-01-19

稅改案三讀通過!月薪3萬元以下不用繳稅
稅改案三讀通過!月薪3萬元以下不用繳稅

2018-01-18

愛山林(2540)雙北預售屋全部打6~7折!祝文宇為何願意「讓利」:買房比買股好,4原因客戶會進場
愛山林(2540)雙北預售屋全部打6~7折!祝文宇為何願意「讓利」:買房比買股好,4原因客戶會進場

2025-04-09

台積電董事酬金只排第5,這金控1億蟬聯冠軍!國巨、富邦金、凱基金也上榜,排名一次看
台積電董事酬金只排第5,這金控1億蟬聯冠軍!國巨、富邦金、凱基金也上榜,排名一次看

2025-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