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農業大縣,雲林的農民卻大多數是小規模耕作,面對農業缺工、產銷失衡的挑戰,看張麗善如何打開雲林良品的知名度與行銷通路,讓雲林幸福上場。
今年初,走進全台各地、24小時不打烊的全家超商,你可以輕鬆買到黃澄澄、來自雲林產地的「茂谷柑」,精緻的禮盒與單顆包裝都有,無論是過年送禮,或是自用嘗鮮都可以。
不只茂谷柑,未來還有更多來自雲林的高麗菜、美生菜、文旦、鳳梨、柳丁等,都能在像全家一樣遍布全台的通路輕鬆買到,「你也可以隨時在網路下單,然後到離你家最近的全家去提貨。」雲林縣長張麗善難掩興奮地說。
無獨有偶,中國上海的消費者也能吃到雲林的水林地瓜了。因為雲林縣政府與金色大地、真臻鮮、德克士、全家剛簽約地瓜契作,未來將會在全上海5,000家門市銷售地瓜與地瓜加工食品,為雲林農產品進軍大陸市場再創佳績。
雲林良品背後的挑戰
為了幫助雲林農民爭取穩定的行銷管道,讓農產品得以「雲林良品」的品牌形象打開海內外通路,張麗善上任後可說是馬不停蹄、四處奔走,找尋各種管道與合作的機會。
但光鮮亮麗的簽約儀式背後,卻潛藏許多無法忽視的產業問題。「雲林的農業人口高達23萬人次,農民的平均年齡卻是62歲,老化和缺工的問題相當嚴峻。」張麗善難掩憂心地說,「還有,未來隨著國土規劃法上路,縣內有58%的土地都會被劃為農地、限制農用,這對雲林的未來發展、農民的權益都會有所衝擊。」
挑戰很多,只好一一面對。首先是農業人力,張麗善嘗試和農會合作,希望引進農業外勞來解決農村人口老化的問題。還有透過發展智慧農業,導入科技解決問題,例如運用無人機減輕農民耕作負擔,甚至精準盤點出田間產量,幫助產銷端建立起預警機制,不讓盛產傷農;甚至是和科技大學合作建置專賣雲林良品的無人商店,讓科技創新為農業加值。
其次就是強化農業的傳承,農業是一門高深的學問,從氣候、水質、土壤、育種到耕作,每個環節都有影響。「我們希望能讓資深農友傳承經驗,幫助青年農民安心投入。」於是,張麗善找學校來幫忙。
為了讓回到農村工作的青年有更完整的保障,雲林也率全國之先,由縣府編列預算全額補助農民職業災害保險,讓農民零負擔,安心從農。
追求質優價穩,讓農民安心耕作
為了打開農產品的海外市場,雲林縣政府也加快腳步、積極輔導農民取得全球優良農業規範GLOBALG.A.P.與FSSC22000。「因為像2020東京奧運這樣的國際級賽事,食材都是由有GLOBALG.A.P.認證的供應商提供,有國際認證,未來才有競爭力。」
另外,考量雲林的農產品長期面臨產銷失衡的困境,張麗善也著手開始籌建冷鏈物流加工園區,建立起倉儲、冷藏、冷凍、截切加工、食品加工、物流中心一貫的完整網絡,幫助調節市場供需、確保農產品質、減少損失。
喊出農業上場口號,打造幸福雲林,張麗善由衷地希望:「大家共同作夥拚、作夥贏!」她也期勉自己能以行動創造農民贏、企業贏、消費者贏、政府贏的多贏局面,讓農民放心耕作、安心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