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939 通膨 存股推薦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台灣面膜奇蹟之三】賣面膜超好賺?森田藥粧執行長曝背後辛酸

【台灣面膜奇蹟之三】賣面膜超好賺?森田藥粧執行長曝背後辛酸

2019-04-02 22:34

根據外貿協會非正式的估計,全台灣的面膜業者可能有超過1千家,除了實體通路上買得到的知名品牌,更多的是在網路上的販售。

面膜業者逾千家

毛利至少五成  名媛貴婦都覬覦

 

「幾位貴婦拿出私房錢,湊了一筆錢,就想要創業成立品牌賣面膜,跨入這個『美麗事業』的人何其多。」科毅行銷企畫經理雷素玉說。例如前副總統連戰的二媳婦路永佳也和好友閨蜜張沛瀅,共同合作拿出200萬元資本額,賣起「Abysse面膜」,在臉書上大打行銷,口碑也不錯。

 

「從面膜配方調製,到產品定位、包裝、通路行銷,我們提供上下游一條龍式的全方位服務。」大江生醫亞太區業務總監邱琮傑表示,最近這部分業務確實很火紅,大江是LVMH集團旗下美妝通路SEPHORA(絲芙蘭)自有品牌面膜的代工廠,也是近幾年中國興起微商(類似直銷)業的面膜產品代工大廠;大江的營運雖然還是以機能型飲料為主,但是他坦承,位在屏東的面膜廠不斷拓展產能,夯得不得了。

 

高毛利的迷思

僅十家賺錢  台灣冠軍背後滿是汗水

 

既是讓人美麗的事業,又是50%到70%的高毛利,當然引來不少覬覦者,只是,高毛利就等於高獲利嗎?

 

「當然不是!」森田藥粧執行長周俊旭斬釘截鐵的一句話,恐怕要讓許多人美夢破碎!

 

在銀座街頭、接近0度的低溫裡,《今周刊》團隊跟著周俊旭巡了一整天的通路,他帶著一位主管,自己拉著一大行李箱的面膜商品,飛奔在幾大通路之間,沒有派車,更遑論司機,搭地鐵、走路,自己和通路店員殷殷詢問、做筆記,打電話到港口報關問船期,再和台灣聯絡出港時程。通路架上的貨早就賣光,偏偏談好的船期又延誤,他拿著電話急得跳腳……;外頭飄著細雨,隨時可能下起大雪的天氣,但周俊旭的額頭卻幾乎要滴出汗來。

 

「一步一腳印」在他身上不只體驗,是烙印。

 

台灣最大面膜品牌的寶座,絕不是在漂亮的銀座辦公室吹吹暖氣,蹺著二郎腿,出門吃吃高檔日本料理,就可以一步登天。

 

「不會辛苦,我早就習慣了,台灣人不是一直都是這樣,拎一只皮箱闖天下嗎?」記者回問:「那個時代應該過去了吧?」他停了幾秒鐘,「我們是小企業,和科技業不能比,非這樣不可。」

 

可是,面膜不是毛利超高嗎?為什麼還要這麼辛苦?

 

「高毛利大家都來賺吧!但你看看能撐過3年的不到1成,撐過5年才算真的活下來,整個產業大概只有10家賺到錢。」周俊旭短短的幾句話,恐怕足以給許多正做著美夢,想要籌資跨入美麗的面膜產業的人一記警鐘!

 

10家賺到錢!如果整個產業以1千家業者估計,那麼等於只有1%的人賺錢。這和高達5成以上毛利率之間的落差,到底在哪裡?

 

「看不到的行銷與通路費用,堆砌了很高的進入門檻。」交通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教授葉銀華直言,這幾年只要打開電視,轉來轉去幾乎都是「未來美八分鐘面膜冠名贊助」、「小三美日冠名」、「我的心機冠名贊助」,不是賣面膜的業者、就是以賣面膜為主要商品的通路業者,冠名各個戲劇、歌唱比賽節目,成了最大贊助來源,這個新開創的行銷模式,對年輕人族群進行精準行銷,「但另一方面,也是業者拿來墊高進入門檻的利器。」

 

 

靠行銷新招墊高門檻

攻年輕人  冠名贊助戲劇、歌唱大賽  

 

自從NCC(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在2012年開放冠名贊助的行銷方式、2014年大幅放寬可直接以產品名稱等冠名後,這個行銷手法席捲主要電視節目;經過幾年的市場運作,面膜業者幾乎成為最主要的冠名贊助族群,一方面成了新業者要跨入產業的障礙;但另一方面,也可嗅出這幾年面膜產業是如何蓬勃發展,成為台灣最新興的產業之一。

 

根據尼爾森媒體研究針對2018年第一季監播頻道節目所做的研究指出,在所有的冠名贊助中,「化妝品保養類」占了其中15%,「而且多為面膜產品,共有9個品牌名列其排行榜上。」

 

「冠名贊助是以集數計價,依收視率不同,一集從5萬到10萬元不等。」一位電視台高階主管私下表示,冠名贊助的行銷費用並不便宜,若以某一家台灣前五大的面膜業者,一年下單冠名的集數總和可能超過200集計算,光是花在冠名贊助上的行銷費用,一年就超過千萬元,這還不算其他網路、實體通路的行銷花費。

 

換句話說,那些拿著3、500萬元,就想找家代工廠,跨進這個產業的「做夢者」,一腳踩進之前,恐怕要把周俊旭的提醒再多想想。

 

論調》外資罕見一致悲觀

GDP成長預測  落在近70年低位

 

攤開各家外資近期陸續發布的展望報告,有別於對美、歐等主要經濟體的來年表現有不同看法,在談及韓國時,多家外資卻是罕見地一致:一致的悲觀。

 

以瑞銀為例,對韓國的GDP成長預測,二五年僅有一.九%,二六年更下探一.三%,不僅遠遠不及台灣同期間的三.二%及二.四%,更是亞洲主要經濟體中的末段班。除了瑞銀,高盛、大摩、野村等外資,乃至韓國央行,對韓國明年GDP的成長預測,也大多落在一.七%到一.九%之間的近七十年罕見低位。

 

「顯然,我們正面臨嚴重的經濟衰退。」高麗大學經濟系教授姜成鎮接受《今周刊》訪問時語帶感嘆。

 

外資普遍看衰,韓國經濟減速 ——韓國2025年GDP成長率預測

 

現實》不利因素層層疊加

川普2.0衝擊半導體   出口被中國超車

 

偏向悲觀的展望,背後實為諸多不利因素「層層疊加」的結果。

 

首先,是「川普二.○」關稅的可能衝擊。不少外資與韓國國內專家認為,韓國出口中,有約四分之一由半導體貢獻,其中多數是先出口到中國經過加工後,再轉出口至其他國家的「中間財」。未來,一旦這些從中國轉出口的半導體,進一步受到美國關稅的打壓,導致衰退,韓國的出口勢必難以倖免。

 

除了半導體產業,摩根士丹利觀察,韓國汽車業也有壓力,由於川普上任前,屢屢提到要用關稅保護美國的汽車產業,「這也代表韓國出口主力之一的汽車業,預料將受到相當大的傷害。」

 

瑞銀就指出,與台灣等亞洲其他國家相比,韓國出口相當倚賴汽車、石化等受全球景氣高度影響的「週期性」產品,受到的衝擊自然也因此大得多。

 

另一方面,關稅之外,不少分析認為,美國對中國的科技制裁,恐也將重傷韓國半導體產業的元氣。

 

例如,十二月初,美國商務部推出了新一輪對中貿易禁令,禁令除了將中國北方華創等一四○家中企列入出口黑名單外,還新增對HBM(高寬頻記憶體)的出口管制。偏偏,在全球HBM銷售中,對中國市場仰賴最深的,就是韓國的三星電子(中國銷售占比約兩成)。「三星可能因為美國的管制,而失去主要的銷售來源。」韓國權威財經媒體《每日經濟》評論道。

 

值得留意的是,禁令雖列入多家中企,卻未列入中國DRAM(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大廠長鑫存儲。對此,韓國業內人士解讀,這顯示美國希望在記憶體供應鏈上,盡可能做到多元分散,避免過度倚賴三星與SK海力士等韓國大廠。而在美國老大哥的「刻意制衡」下,韓國的半導體產業競爭力恐因此被削弱。

 

一邊有美國「川普變數」的衝擊,另一邊,則是一個更為「確定」的血淋淋現實:中國產業的全面崛起。

 

根據韓國發行量第一的《朝鮮日報》引述韓國官方的數據顯示,韓國和中國近十年在出口市場競爭的八大主力產業中,除了石化業之外,在半導體、顯示器、蓄電池、無線通訊設備、船舶、汽車及鋼鐵七個領域,中國的全球市占率要不是超過了韓國,要不就是早已經拉大了與韓國的差距。

 

例如,在船運業,中國一三年市占率約十八%,二三年已來到二二%;反觀韓國,則從二二.七%衰退至十四.三%。又例如汽車,中國十年間的出口額市占率,從一.四四%增加至四.九三%;相較之下,韓國僅從二.九六%略增至三.○八%。

 

《朝鮮日報》更直率地評論,「鋼鐵和石化,因中國的低價攻勢而陷入生存危機,一度在中國市場占據兩位數市場份額的汽車和手機的存在感,也正在變得模糊。」

 

韓國企業為何節節敗退?在首爾大學經濟學教授朴相因的眼裡,當中固然有諸多外部因素,如中國政策補貼、地緣政治變化等,但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韓國自己造成的。

 

出口成長放緩、內需也不振⋯ ——各大機構對韓國經濟展望悲觀主要理由

 

根源》產業主力全線潰敗

韓國財閥第三代缺飢餓感  只想守成

 

「外人看來可能會認為韓國經濟非常有活力⋯⋯,實情,卻非如此。」朴相因在接受本刊訪問時直言。他認為關鍵在於,目前主導韓國經濟的多數財閥,都已經進入創始家族的第三代,「這一代掌門人,缺乏上一輩的那種『飢餓感』、亟欲闖出一番名號的『成長心態』,更多的是只想守成。」

 

心態保守也就算了,朴相因認為,根源性問題還在於,韓國財閥本身也忘了該增強競爭力,「不僅扼殺國內(中小企業的)創新,本身又極易受到挑戰。」

 

談及韓國財閥的「全線潰敗」,姜成鎮亦憂慮地表示,這也代表韓國的這波經濟衰退,很可能不同於以往,「它不是週期性的衰退,而是結構性的。」此外,他補充,這也表示,在面對中國的強勢競爭下,韓國傳統以製造業為主的產業政策,恐怕是行不通了。「我們需要尋找新的成長引擎。」姜成鎮說。

 

偏偏,多重困境下的韓國,如今又面臨政局的紛擾。

 

「對一個信用評級AA的主權國家來說,頒布(這般無預警的)戒嚴令,明顯讓人措手不及,」國際指標信評機構標準普爾(S&P)近日評論表示,「市場情緒恐怕還要一段時間,才能恢復過來。」

 

不過,儘管外部挑戰重重,一位熟稔韓國的金融專家指出,好消息是,根據官方數據顯示,韓國的內需將有望受惠於央行降息和通膨緩解,在來年的第一季觸底後,逐步實現「循環性復甦」。

 

至於何時整體經濟能回到正軌?套前述標普的話,一切,恐怕還需要一段時間。

延伸閱讀
【台灣面膜奇蹟之二】一年賣出50億元!台灣面膜商機夯 工研院也來參一腳
【台灣面膜奇蹟之二】一年賣出50億元!台灣面膜商機夯 工研院也來參一腳

2019-04-02

【台灣面膜奇蹟之一】打進日本銀座、回購率超高 台灣面膜究竟有何魔力?
【台灣面膜奇蹟之一】打進日本銀座、回購率超高 台灣面膜究竟有何魔力?

2019-04-02

【台灣面膜奇蹟之四】《女人我最大》推一把 台灣面膜打出海外市場
【台灣面膜奇蹟之四】《女人我最大》推一把 台灣面膜打出海外市場

2019-04-02

資生堂、KOSÉ也不敢小看  一家鹿港小廠面膜竟年銷3.5億片
資生堂、KOSÉ也不敢小看 一家鹿港小廠面膜竟年銷3.5億片

2019-02-20

台灣第四大金控將誕生!為何金管會一反前例,未對「新新併」提但書?原來關鍵是去年底鬆綁ICS相關規定
台灣第四大金控將誕生!為何金管會一反前例,未對「新新併」提但書?原來關鍵是去年底鬆綁ICS相關規定

2025-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