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外貿協會非正式的估計,全台灣的面膜業者可能有超過1千家,除了實體通路上買得到的知名品牌,更多的是在網路上的販售。
面膜業者逾千家
毛利至少五成 名媛貴婦都覬覦
「幾位貴婦拿出私房錢,湊了一筆錢,就想要創業成立品牌賣面膜,跨入這個『美麗事業』的人何其多。」科毅行銷企畫經理雷素玉說。例如前副總統連戰的二媳婦路永佳也和好友閨蜜張沛瀅,共同合作拿出200萬元資本額,賣起「Abysse面膜」,在臉書上大打行銷,口碑也不錯。
「從面膜配方調製,到產品定位、包裝、通路行銷,我們提供上下游一條龍式的全方位服務。」大江生醫亞太區業務總監邱琮傑表示,最近這部分業務確實很火紅,大江是LVMH集團旗下美妝通路SEPHORA(絲芙蘭)自有品牌面膜的代工廠,也是近幾年中國興起微商(類似直銷)業的面膜產品代工大廠;大江的營運雖然還是以機能型飲料為主,但是他坦承,位在屏東的面膜廠不斷拓展產能,夯得不得了。
高毛利的迷思
僅十家賺錢 台灣冠軍背後滿是汗水
既是讓人美麗的事業,又是50%到70%的高毛利,當然引來不少覬覦者,只是,高毛利就等於高獲利嗎?
「當然不是!」森田藥粧執行長周俊旭斬釘截鐵的一句話,恐怕要讓許多人美夢破碎!
在銀座街頭、接近0度的低溫裡,《今周刊》團隊跟著周俊旭巡了一整天的通路,他帶著一位主管,自己拉著一大行李箱的面膜商品,飛奔在幾大通路之間,沒有派車,更遑論司機,搭地鐵、走路,自己和通路店員殷殷詢問、做筆記,打電話到港口報關問船期,再和台灣聯絡出港時程。通路架上的貨早就賣光,偏偏談好的船期又延誤,他拿著電話急得跳腳……;外頭飄著細雨,隨時可能下起大雪的天氣,但周俊旭的額頭卻幾乎要滴出汗來。
「一步一腳印」在他身上不只體驗,是烙印。
台灣最大面膜品牌的寶座,絕不是在漂亮的銀座辦公室吹吹暖氣,蹺著二郎腿,出門吃吃高檔日本料理,就可以一步登天。
「不會辛苦,我早就習慣了,台灣人不是一直都是這樣,拎一只皮箱闖天下嗎?」記者回問:「那個時代應該過去了吧?」他停了幾秒鐘,「我們是小企業,和科技業不能比,非這樣不可。」
可是,面膜不是毛利超高嗎?為什麼還要這麼辛苦?
「高毛利大家都來賺吧!但你看看能撐過3年的不到1成,撐過5年才算真的活下來,整個產業大概只有10家賺到錢。」周俊旭短短的幾句話,恐怕足以給許多正做著美夢,想要籌資跨入美麗的面膜產業的人一記警鐘!
10家賺到錢!如果整個產業以1千家業者估計,那麼等於只有1%的人賺錢。這和高達5成以上毛利率之間的落差,到底在哪裡?
「看不到的行銷與通路費用,堆砌了很高的進入門檻。」交通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教授葉銀華直言,這幾年只要打開電視,轉來轉去幾乎都是「未來美八分鐘面膜冠名贊助」、「小三美日冠名」、「我的心機冠名贊助」,不是賣面膜的業者、就是以賣面膜為主要商品的通路業者,冠名各個戲劇、歌唱比賽節目,成了最大贊助來源,這個新開創的行銷模式,對年輕人族群進行精準行銷,「但另一方面,也是業者拿來墊高進入門檻的利器。」
靠行銷新招墊高門檻
攻年輕人 冠名贊助戲劇、歌唱大賽
自從NCC(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在2012年開放冠名贊助的行銷方式、2014年大幅放寬可直接以產品名稱等冠名後,這個行銷手法席捲主要電視節目;經過幾年的市場運作,面膜業者幾乎成為最主要的冠名贊助族群,一方面成了新業者要跨入產業的障礙;但另一方面,也可嗅出這幾年面膜產業是如何蓬勃發展,成為台灣最新興的產業之一。
根據尼爾森媒體研究針對2018年第一季監播頻道節目所做的研究指出,在所有的冠名贊助中,「化妝品保養類」占了其中15%,「而且多為面膜產品,共有9個品牌名列其排行榜上。」
「冠名贊助是以集數計價,依收視率不同,一集從5萬到10萬元不等。」一位電視台高階主管私下表示,冠名贊助的行銷費用並不便宜,若以某一家台灣前五大的面膜業者,一年下單冠名的集數總和可能超過200集計算,光是花在冠名贊助上的行銷費用,一年就超過千萬元,這還不算其他網路、實體通路的行銷花費。
換句話說,那些拿著3、500萬元,就想找家代工廠,跨進這個產業的「做夢者」,一腳踩進之前,恐怕要把周俊旭的提醒再多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