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健保署公布最新調整藥價結果,生產百憂解和泰寧兩款藥劑的原藥廠,紛紛宣布停止供貨合約。
健保藥價調降年年都來一遭,但這次卻引發藥廠大動作,究竟發生什麼事?
一顆藥退場,讓衛生福利部心理及口腔健康司司長諶立中內心浮上隱憂。「退出市場對成人問題不大,但對於小孩、青少年來說,口溶錠百憂解就有使用習慣的影響。」曾擔任過精神科醫師的他,從實務治療面提出的觀察。
他的隱憂其來有自。日前,衛福部健保署公布最新調整藥價結果,共有七四七○項藥品降價,預估一年可替健保省下約五十八億元,然而,也掀起不同意見的聲浪。開出第一槍的是國際藥廠禮來公司,宣布其上市逾四十年的抗憂鬱症老藥「百憂解」(Prozac)自今年四月一日起停止供貨(後與健保署協商供貨到年底);緊接著,生產抗生素「泰寧(TIENAM)注射劑」的美商默沙東藥廠也發出聲明,針對非合約醫院停止供貨。
韓國百憂解12元
台灣不到3元
兩家國際藥廠的大動作在醫界引起討論,直指向這一波健保藥品降價。以百憂解為例,一九九五年健保開辦時,每顆二十毫克的藥核定價格是新台幣四十九元,但隨著專利期一過,許多學名藥上市,藍海市場成為紅海,今年一月二十八日公告、四月一日實施的新藥價僅為一.九六元。
台灣藥價低的普遍情況,也可從百憂解原廠藥價在世界各地的販售情況洞悉一二。在二○一五年,同樣一顆百憂解,換算為新台幣,在比利時售價超過三十五元,在韓國要十二元,約為台灣的四倍(見圖表)。泰寧注射劑也落入「地板價」情節──被稱為治療感染「最後一道防線」的藥劑,在健保開辦時一劑的價格為九九五元,今年四月後將降至三三二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