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十三屆全國人大於十五日表決通過《外商投資法》,這部從立法到表決僅花三個月,
據信是中國為化解貿易戰僵局而專為外資量身訂做的一套法律,將對台商帶來什麼樣的衝擊?
三月十五日,中國十三屆全國人大會議表決通過《外商投資法》。該法將從二○二○年一月一日取代現行「外資三法」,成為外資適用的基礎型法律。
多年來,中國政府制定《外商投資法》的工作一直斷斷續續,一五年後更未有顯著進展。然而,自去年初美中貿易戰開打,在面臨美國關稅制裁的壓力下,《外商投資法》的修訂遂成中國政府化解雙邊貿易障礙的重中之重。
去年十二月底,《外商投資法》草案首次提請審議,到了三月十五日當日,中國人大即以二九二九票贊成、八票反對及八票廢票下幾無異議通過。從立法到表決,前後僅花了三個月。
因應國際壓力 催生新法
外商:草案語意太過模糊
「這是一種『倒逼』式的改革!」熟稔中國外商投資發展歷史的中國華中科技大學教授陳波,在接受《今周刊》訪問時如此強調。陳波表示,綜觀過去可發現,中國許多重大的經濟改革,大都是因應國際壓力而生。「而這樣的(被迫)改革,事後往往證明是有效的。」陳波說。
相較過去的「外資三法」,此次中國官方的《外商投資法》草案,在投資促進與投資保護等章節,確實有不少利於外商的新規定。例如新法第十六條指出,「政府採購依法對外企在中國境內生產的產品、提供的服務平等對待」,即強調外商有公平參與中國政府採購案的權利。
此外,新法對外商企業關注的智慧產權、商業機密保護等亦有著墨。
第二十二條即明文指出,「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不得利用行政手段強制轉讓技術。」第二十三條及三十九條中,也要求行政機關對履行職責過程中知悉的外資商業機密予以保密,若被發現濫用職權、徇私舞弊者,將依法追究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