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富喬工業參與轉投資公司愛地雅的私募增資案,認購量占當時私募總量達86%。一般來說,私募案閉鎖期長達三年,對公司前景必須有相當信心才會願意投入,無奈的是,對富喬工業來說,在這筆投資得以開花結果之前,恐怕得先熬過一場暴風雨。
3月5日,愛地雅在櫃買中心召開記者會,針對美國轉投資公司Advanced Sport Enterprises Inc.(ASE)聲請破產重整一事發表相關說明。愛地雅同時擁有ASE及其旗下子公司Advanced Sports Inc.(ASI)之股權共3120萬美元、另持有ASI債權約美金2426萬元。
愛地雅在記者會中提到,股權部份預計全數提列資產減損,並將於隔日召開臨時董事會後,再行公告債權部分的損失提列狀況;隔日晚間,愛地雅公告補充說明,表示債權亦將全額提列損失。
事實上,去年11月16日(美國時間),ASE便已宣告破產,愛地雅亦在台灣時間11月18日發出重大訊息示警,只是當時關於相關資產減損的認列尚待釐清,故而遞延至近日才又提出相關說明。
會後,愛地雅股價不太意外地,在隔日(6日)開盤一路跌停到收盤;有趣的是,雖然7日開盤亦以跌停起始,但盤中很快地便有買盤敲進打開跌停、一路往上收復失土,收盤甚至小漲1.3%,昨日(14日)收盤價更是幾乎要回到公告發出前的水準。
一場危機,看似就此船過水無痕,然而,事情恐怕沒有這麼簡單。愛地雅董事長張元賓同樣擔任董事長的另外一間企業──富喬工業,很可能也難以倖免。
私募拖累 富喬工業同遭殃
資料顯示,富喬工業在2015年起便是愛地雅的十大股東之一,2015年到2017年間持股從4.8%緩步增加到6.3%;2018年10月,富喬再以每股7.6元的價格,認購3.45萬張愛地雅股份,占當時總計4萬張的私募總量達86%。
經過這次私募案,富喬持股愛地雅比率一躍來到21.52%,成為單一最大股東的同時,也跨過了會計上採權益法認列的門檻──逾20%持股的單一最大股東,按照商業常理來說,對被持股公司應有重大影響力,故應採用權益法認列該轉投資事業。
(權益法小辭典:被投資公司的股東權益發生變化時,投資公司應依據其持股比例,將該投資的帳面價值,做相對應的變化。)
從權益法認列的角度,愛地雅本次提列損失17.1億元,富喬須等比例提列約3.7億元,幾乎相當於富喬去年前三季3.8億元的獲利總額。
富喬因為一筆轉投資讓去年前三季白忙一場、嚴重影響全年損益,這記重拳挨的不可謂不輕,對比愛地雅公告後的富喬股價,3月5日收盤價17.3元、14日收盤價17.05元,僅小幅波動的背後,恐怕存在尚未反映利空的可能性。
諷刺的是,從富喬10月認購私募股權,到11月ASE宣布破產,距離不過短短的44天。
回頭檢視愛地雅這場轉投資案,2017年底,愛地雅公告擬增資ASI兩千萬美元,以取得50%股權,作為腳踏車製造商,以垂直整合的角度入股下游廠商,並非不合理的行為。
然而,愛地雅前後在ASE身上投入的金額超過五千萬美元,高達自身淨值的三分之二,卻在最近一次大舉增資後不到一年內,便因ASE破產而付諸流水,難免讓人議論決策上是否有欠周延的地方,ASE當時的財務結構如何、評估過程如何,或許是下一步,愛地雅應該和投資人說明的事情。
與此同時,身處玻纖布產業的富喬,在這麼湊巧的時機點增資腳踏車產業的愛地雅,「正好趕上了這灘渾水」,同時身兼兩間公司董事長的張元賓,是出於何種投資策略考量,亦或是單純地在「引水救火」,恐怕,也是投資人很想瞭解的疑問。
值得注意的是,在18年10月該場私募案過後,張元賓個人持有愛地雅股份數,從9月的148張、在10月增加到5785張,增加幅度高達5637張,可以說,這場私募案的參與者,扣掉富喬工業,就是張元賓自己了,不難看出張元賓看好愛地雅、專注投入經營的決心。
如今一場暴風雨已然來臨,離私募閉鎖期結束尚有超過兩年半的時間,富喬工業財報認列上經歷一場震盪恐怕在所難免,就看未來張元賓,如何替愛地雅重整旗鼓,證明自己的投資眼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