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地違章工廠的臨時登記制度走了近十年,卻僅有千分之五的廠家拿到合法身分。但即使該制度效能不彰,
去年仍有不少立委提案延長此一制度,而經濟部更打算讓這些「暫時」合法的工廠可不斷展延。
立法院甫開議,農地違章工廠也隨即成為熱門話題。二月十九日行政院院長蘇貞昌接受質詢時,訂下包括已申請臨時工廠登記證的業者將優先輔導,其餘違章工廠則以就地輔導邁進等政策方向。同時也允諾,《工廠管理輔導法》修正草案將在三月送進立院。
雖然院長信誓旦旦於三月送修法草案,但據了解,為了違章工廠爭議,跨部會協商已召開六次,卻始終沒共識。僵持不下的癥結在於,經濟部丟出的草案版本儼然大開後門,讓農委會與內政部無法接受。
違章工廠爭議,源自於二○一○年《工廠管理輔導法》修法後,新增了「臨時工廠登記證」(以下簡稱「臨登」)制度,規定○八年三月十四日以前的既有違章工廠,在符合一定條件下,可以申請「臨時工廠登記」,藉此協助違章工廠「轉正」。
彼時,規定違章工廠可透過增設隔離綠帶、繳交農地市價五○%的回饋金等措施,變更使用的農地地目,逐步取得工廠的建照和使用執照,或遷移到工業區內;另外,針對規模較大的違章工廠,經濟部也畫定一八六個特定區,內含七一七家違章工廠,以協助業者就地轉型成合法工廠。
歷經修法,《工廠管理輔導法》訂下臨時工廠輔導期將在二○二○年六月二日到期,屆時未能順利轉正的違章工廠,便繼續以違法身分存在。
違章工廠年產值上兆元,光是彰化頂番婆地區的水五金產業,年產值直逼八百億元,讓不少區域立委憂心明年「臨登」大限到期,廠商該何去何從。因此,從上個會期開始,不少立委紛紛推出修法版本,希望延續「臨登」效期。